《临江仙(同王侯二公登裴公亭)》
时间: 2025-01-17 10:32: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忆裴公台上去,远空秋气棱棱。
万山一水秀还明。此时三楚客,何意续骚经。
爱竹子猷参杖履,能诗侯喜同登。
赓酬不尽古今情。清风生白尘,侧月照疏星。
白话文翻译:
忽然想起曾经去过裴公亭,远处的秋天气息清晰可见。
万山和一江水依然秀美而明亮。此时在三楚之地的客人,何意继续承续古人的诗篇呢?
我喜欢那竹子、那杖子和履子,能诗的侯公同我一起登高。
相互酬唱却无法尽诉古今的情怀。清风吹来白色的尘土,斜月照耀着稀疏的星星。
注释:
- 裴公台:指的是裴公亭,古代的一处名胜,常作为游览和吟咏之所。
- 三楚:指的是楚地,即古楚国的地域,后引申为湖北、湖南一带。
- 骚经:指《离骚》,屈原的名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竹子猷:竹子象征着高洁、坚韧,猷指的是品格、风范。
- 赓酬:是指对诗的相互酬唱、回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胜己,字子昂,南宋时期的词人,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游览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游览裴公亭时,诗人受到秋天景色的启发,感怀古今,表达与友人同游的愉悦与感慨。诗中对古典文化的承续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宋代士人的雅致情怀。
诗歌鉴赏:
《临江仙(同王侯二公登裴公亭)》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诗的开头,诗人以“忽忆”引入,展现了对于裴公亭的深切回忆,营造出一种恍如隔世的情感。接着,诗人描绘了远处的秋天,气息清新,万山和江水的景象依旧秀美,显示了自然景色的永恒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此时三楚客,何意续骚经”,让人联想到诗人与友人间的交流与对古诗的热爱,既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敬仰,也让人感受到当下的惬意。诗人通过“爱竹子猷参杖履”描绘出竹子的高洁形象,暗示了他与友人之间的志趣相投,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
最后,诗的结尾“清风生白尘,侧月照疏星”则通过清风与月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淡淡的孤寂之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令人回味无穷,具有强烈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忆裴公台上去:突然想起曾经去过裴公亭,表达了一种回忆的心情。
- 远空秋气棱棱:描绘了秋天的清晰气息,传达出季节的变化与宁静。
- 万山一水秀还明:万山与水的景色依然秀丽而明亮,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 此时三楚客,何意续骚经:此刻身在三楚之地的客人,对古典文学的延续有何种意义。
- 爱竹子猷参杖履:赞美竹子的高洁,表达对志趣相投的友人的喜爱。
- 能诗侯喜同登:与诗人共同登高,感受自然与友谊的愉悦。
- 赓酬不尽古今情:对古今情感的交流无法尽述,流露出深厚的情谊。
- 清风生白尘,侧月照疏星:描绘清风与明月的景象,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象征着高洁与坚韧。
- 对仗:如“万山一水”,构成对称美。
- 意象:秋气、万山、水、竹子等意象交织,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古典文化的敬仰,同时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体现出一种洒脱与悠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裴公台:象征诗人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与敬仰。
- 秋气:代表季节变迁,暗示生命与时光的流逝。
- 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与志趣相投的友谊。
- 清风、侧月:营造出宁静的自然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裴公台”指的是什么? A. 一位诗人
B. 一处名胜
C. 一种植物
D. 一种文化 -
“万山一水秀还明”中的“秀”指的是什么? A. 明亮
B. 美丽
C. 高大
D. 雄伟 -
诗人表达与友人同游的愉悦,使用了哪些意象? A. 竹子与杖子
B. 皓月与星辰
C. 清风与白尘
D. 以上都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对比《临江仙》与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上,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显得豪放奔放。
- 杜甫的《望岳》则通过对山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的崇高敬仰与人生成就的追求,与吕胜己的感怀相映成趣。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