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题莲花庵)》

时间: 2025-01-01 16:03:06

岭猿啸罢千山碧。

小庵虚室团团白。

庵在小山头。

从来少客游。

道人方打坐。

举袖来迎我。

问我此来因。

拈花与道人。

意思解释

菩萨蛮(题莲花庵)

原文展示:

岭猿啸罢千山碧。
小庵虚室团团白。
庵在小山头。
从来少客游。
道人方打坐。
举袖来迎我。
问我此来因。
拈花与道人。

白话文翻译:

在山岭上,猿猴啼叫声消散,千山皆显得碧绿。
小庵的空室里,氤氲的白雾弥漫。
庵坐落在小山的顶上,
一向以来来访的人很少。
此时,道人正在静坐,
他举起衣袖来迎接我。
问我来此的缘由,
我便拈起花来回答他。

注释:

字词注释:

  • 岭猿:山岭上的猿猴,象征自然的声音与情境。
  • 啸罢:啼叫过后,表示一种宁静的状态。
  • 虚室:空寂的房间,代表一种清幽的环境。
  • 道人:修行人,通常指道教的修士。
  • 拈花:指手指着花,寓意传达某种深意或哲理。

典故解析:

  • “拈花”常用于表达佛教中的“拈花微笑”典故,讲述佛陀用一朵花传递真理,寓意传承与启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胜己,宋代诗人,活跃于南宋,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吕胜己游览莲花庵时,表现了他对自然与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与道人交流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菩萨蛮(题莲花庵)》是一首颇具禅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诗的开头以“岭猿啸罢千山碧”引入,画面感极为鲜明,令人仿佛置身于青翠山岭之间,猿声回荡,营造出一种自然的静谧和幽深。接着,诗人描绘了小庵的情景,庵宇虽然小,却充满了白色的氤氲,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仿佛超脱于尘世之外。

“庵在小山头,从来少客游”,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小庵的静谧与孤独,少有访客使得这里成为一个修心养性的理想之地。随后的“道人方打坐,举袖来迎我”,道人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份寂静,给整个场景增添了生气,道人以温和的姿态迎接诗人,透露出一种和谐的气氛。

最后,诗人以“问我此来因,拈花与道人”结束,拈花不仅是对佛教文化的传承,也是诗人与道人之间心灵交流的象征。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修行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诗人的独特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岭猿啸罢千山碧:描绘出猿声停止后,清新的山色,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小庵虚室团团白:描写庵内的空旷和白色的氤氲,突出清幽的环境。
  • 庵在小山头:强调庵的地理位置,隐喻其独立与清静。
  • 从来少客游:强调庵的冷清,突显其人迹罕至的特质。
  • 道人方打坐:道人在此刻的静谧中显得格外和谐,象征修行的庄重。
  • 举袖来迎我:道人主动迎接,展现其友好与宽容。
  • 问我此来因:道人对诗人来访的好奇,促使两者之间的交流。
  • 拈花与道人:用花来回应,象征着传递智慧与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岭猿”比喻自然界的声音,暗示宁静的环境。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心灵宁静的向往,体现了深厚的道教与佛教文化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猿:象征自然的声音与和谐。
  • 小庵:代表修行与内心的平静。
  • 白色氤氲:象征纯净、超脱的境界。
  • 道人:修行与智慧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道人”是什么意思? A. 游客
    B. 修行人
    C. 猿猴
    答案:B

  2. “庵在小山头”中的“庵”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座寺院
    C. 一种饮食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金钱的追求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题西林壁》 by 苏轼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表现了山水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透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