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生真聪明,欲子述父作。法象虽昭陈,参赞良有托。述事在继志,知化先穷神。不得天地心,作用皆非真。
白话文翻译:
天生就非常聪明,希望儿子能继承父亲的著作。虽然法象已经明确展示,但参赞确实有其依托。叙述事情在于继承志向,了解变化首先需要深入探究神意。如果不能领悟天地的核心,那么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
注释:
- 天生真聪明:指天生具有极高的智慧。
- 欲子述父作:希望儿子能够继承并阐述父亲的著作或思想。
- 法象:指自然界和社会的法则、现象。
- 昭陈:明显展示。
- 参赞:参与并辅助,这里指对法象的理解和应用。
- 良有托:确实有其依托或依据。
- 述事在继志:叙述事情的关键在于继承前人的志向和精神。
- 知化先穷神:了解变化首先需要深入探究神意或宇宙的根本原理。
- 不得天地心:不能领悟天地的核心或根本道理。
- 作用皆非真: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或有效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继承和创新的思考,强调了深入理解自然和社会法则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思考如何传承前人智慧和创新时所作,强调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深入理解宇宙根本原理的必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继承和创新的深刻思考。诗中“天生真聪明,欲子述父作”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前人的智慧和成果。而“法象虽昭陈,参赞良有托”则进一步强调了理解和应用自然和社会法则的重要性。最后两句“不得天地心,作用皆非真”则是对未能深入理解宇宙根本原理的警示,强调了真实有效的行动必须建立在对天地之心的深刻领悟之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传承和创新的深刻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生真聪明,欲子述父作:天生具有极高的智慧,希望儿子能够继承并阐述父亲的著作或思想。
- 法象虽昭陈,参赞良有托:虽然法象已经明确展示,但参赞确实有其依托或依据。
- 述事在继志,知化先穷神:叙述事情的关键在于继承前人的志向和精神,了解变化首先需要深入探究神意或宇宙的根本原理。
- 不得天地心,作用皆非真:如果不能领悟天地的核心或根本道理,那么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或有效的。
修辞手法:
- 比喻:“法象虽昭陈”中的“法象”比喻自然界和社会的法则、现象。
- 对仗:“述事在继志,知化先穷神”中的“述事”与“知化”,“继志”与“穷神”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深入理解宇宙根本原理的必要性。作者认为,真正的智慧和行动必须建立在对天地之心的深刻领悟之上,否则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生真聪明:象征着极高的智慧和天赋。
- 法象:象征自然界和社会的法则、现象。
- 天地心:象征宇宙的根本原理和核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欲子述父作”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希望儿子能够继承并阐述父亲的著作或思想。 B. 希望儿子能够超越父亲的成就。 C. 希望儿子能够独立创作。
-
“法象虽昭陈,参赞良有托”中的“法象”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界和社会的法则、现象。 B. 人类的道德规范。 C. 宇宙的根本原理。
-
“不得天地心,作用皆非真”表达了什么观点? A. 没有深入理解宇宙根本原理的行动是无效的。 B. 所有的行动都是真实的。 C. 天地心是无法领悟的。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与陈普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对于人生和宇宙的哲思。
诗词对比:
- 陈普的这首诗强调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深入理解宇宙根本原理的必要性。
- 杜甫的《望岳》则通过对于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陈普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于古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