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觉病当宜早问师,病深难疗恨难追。
晋侯徒有秦医缓,疾在膏肓救已迟。
白话文翻译:
生病时应当尽早向医生请教,若病情加重就难以治疗,令人遗憾与后悔。晋国的王侯仅仅拥有秦国的医术,却因治病迟缓而无济于事,病已深入体内,救治已经为时已晚。
注释:
- 觉病:意识到自己生病。
- 当宜:应该。
- 早问师:尽早请教医生。
- 病深难疗:病情严重时难以治疗。
- 恨难追:后悔已来不及。
- 晋侯:指晋国的国君。
- 徒有:只是拥有。
- 秦医:指秦国的医术。
- 缓:慢,迟缓。
- 疾在膏肓:病已深入体内(膏肓为心脏位置的一个古代医学用语)。
- 救已迟:救治已经晚了。
典故解析:
“疾在膏肓”是一个医学典故,源于《黄帝内经》。膏肓是指心脏附近的一个部位,古代认为是人体内最难以治疗的地方,象征着病情的严重程度。此句强调病情的严重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大多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风格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人们对于医疗和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诗人通过对生病和治疗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和健康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对生病过程的描绘,强调了及时求医的重要性。开头的“觉病当宜早问师”直接点明了主题,警示人们在健康出现问题时不能延误。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晋侯”和“秦医”,揭示了即使拥有名医,若不及时治愈,依旧会导致严重后果,表现了对医疗资源和时机把握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中,作者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揭示健康的重要性,情感上透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惋惜。特别是“疾在膏肓救已迟”一句,更是让人感受到深重的绝望,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引发读者对生命、健康和时间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觉病当宜早问师”:提醒人们在生病时要及时就医。
- “病深难疗恨难追”:一旦病情严重,治疗就会变得困难,后悔也来不及。
- “晋侯徒有秦医缓”:晋国的国君虽然有秦国的医术,但因治疗迟缓而无效。
- “疾在膏肓救已迟”:病已经深入体内,救治已为时已晚。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晋侯”和“秦医”的对比,强调治病的时机和效果。
- 夸张:将病情严重化,使读者感受到其紧迫感。
-
主题思想:强调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及时就医。
意象分析:
- 病:象征着生命中的脆弱与无奈。
- 医:代表着希望与救赎。
- 晋侯与秦医:象征着权力与资源的局限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觉病当宜早问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疾病不重要
- B. 早问医生有益
- C. 不需要医生
- D. 病能自愈
答案:B
-
“疾在膏肓救已迟”中的“膏肓”指什么?
- A. 身体的表面
- B. 心脏附近的部位
- C. 脑部
- D. 腹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 《登高》杜甫:同样反映了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光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后者强调及时行乐,前者则提醒珍惜健康,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