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尺如霜利不群,
恩仇未报反亡身。
诚哉利器全由用,
可惜吹毛不得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几寸长的刀剑如同霜一样锋利,并且独特而不群。可是仇恨与恩情还未得到报复,反而自己却丧失了生命。可见,利器的威力完全在于使用者的手法,可惜的是,轻轻吹拂刀刃,却无法伤人。
注释:
- 几尺:指刀剑的长度,几尺表示很短,强调了武器的锋利。
- 如霜:比喻刀剑的锋利程度,霜是寒冷的象征,形象地表现了刀剑的寒光。
- 利不群:指锋利的武器不与其他武器相同,突出了它的独特性。
- 恩仇未报:指恩情和仇恨尚未得到回报或解决,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纠结。
- 反亡身: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说明使用武器的危险性。
- 诚哉:表示确实,强调后面的话。
- 利器全由用:利器的作用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和意图。
- 可惜吹毛不得人:轻轻地触碰刀刃却无法伤害到他人,表现出使用武器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抒情诗和描写自然的诗篇。《春秋战国门。再吟》是他在反思战争与人性时所作,展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刀剑的描绘,反映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锋利武器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中的复杂。首句“几尺如霜利不群”,将刀剑的锋利与独特性相结合,生动地形象化了武器的威力。然而,接下来的“恩仇未报反亡身”则引导读者思考,虽然武器可以用来报仇,但最终可能导致自身的陨落。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哀。
第三句“诚哉利器全由用”则强调了使用武器的责任,武器的威力来源于使用者的意图与技巧,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描述,也隐喻了人们在面对恩怨时的选择与后果。最后一句“可惜吹毛不得人”,则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表现出对战争无奈的态度,虽然武器看似无比锋利,但在某些情况下却无法真正达到目的。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充满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战争的反思,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在复杂的恩怨中所感受到的无力感。诗的意象与情感交织在一起,使人读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尺如霜利不群:指武器的锋利,强调其独特性。
- 恩仇未报反亡身:揭示了使用武器的高风险,可能导致自己的死亡。
- 诚哉利器全由用:表达了武器的威力取决于使用者的决策。
- 可惜吹毛不得人:指出即使武器再锋利,也有其无能为力的时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比喻刀剑的锋利,形象生动。
- 对仗:恩仇与亡身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武器与人性的关系展开,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生命的珍惜。通过对锋利武器的描绘,诗人警示人们,尽管拥有强大的力量,但最终选择和后果才是最重要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刀剑:象征着战争、力量与冲突。
- 霜:象征着寒冷、绝情,暗示武器的无情与冷酷。
- 恩仇:代表着人际关系的复杂,反映了人性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几尺如霜”所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情感
b) 刀剑的锋利
c) 战争的残酷 -
“恩仇未报反亡身”可以理解为: a) 报仇心切导致自己受伤
b) 恩怨未解反而造成自己死亡
c) 生命的无常 -
诗中提到的“利器全由用”强调了什么? a) 武器的珍贵
b) 使用者的决策与责任
c) 战争的必要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侠客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侠客行》相比,两首诗都涉及到武器与人性的主题,但周昙的诗更侧重于对战争代价的反思,而李白的诗则表现出对侠义精神的向往。这种不同的视角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使读者能够从多个方面理解战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周昙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