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为惑主聪。
盈箧谤书能寝默,中山不是乐羊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杯羹中忍耐啜饮并不能算是真忠;那些巧妙的谄媚者为何要迷惑君主的聪明?满箱的谤书能使人沉默,而中山国的成就并非乐羊的功劳。
注释:
- 杯羹忍啜:杯羹,指的是盛食物的器具,这里比喻忍耐地接受食物。忍啜,意为忍耐地啜饮。这里反映的是一种对名义上的忠诚的批判。
- 巧佞:形容那些善于谄媚的人,佞是指谄媚者,巧则形容他们狡猾的手段。
- 惑主聪:迷惑君主的聪明才智,意指谄媚者的操弄。
- 盈箧谤书:盈箧意为装满的箱子,谤书则是指中伤他人的书信或言论,暗指谣言与诽谤。
- 中山: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国家,这里用来强调乐羊并没有真正的功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写景抒情和讽刺时事见长。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周昙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权势的警惕和对人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门》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权臣专权,谄媚之风盛行。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乐羊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控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借鉴,展现出诗人对忠诚与谄媚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首句“杯羹忍啜得非忠”,开篇即提出了对忠诚的质疑,强调了表面上的忍耐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忠心。诗人在此引入了“巧佞”这一形象,巧妙地指出了那些用花言巧语来迷惑君主的人的卑劣行径,暗示了在权力中心,真正的忠诚往往被虚假的表象所掩盖。
“盈箧谤书能寝默”一联则进一步揭示了谣言与诽谤的危害,提醒人们在权力游戏中,言语的力量甚至可以使得真相沉默。最后一句提到的“中山不是乐羊功”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强调了许多历史成就的背后,往往是被忽视的真正功劳者,而非那些表面上的英雄。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揭示了权力中心的复杂性,以及忠诚与谄媚之间的微妙界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杯羹忍啜得非忠:透过食物的隐喻,强调表面的忍耐不等于真实的忠诚。
- 巧佞胡为惑主聪:直指谄媚者的目的,质疑其行为的本质。
- 盈箧谤书能寝默:揭示诽谤对真相的压制,表明谣言的破坏力。
- 中山不是乐羊功:反思历史成就的真正来源,借乐羊之名警示当代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杯羹”比喻表面的忠诚。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反语:通过表面的表述揭示真实的含义,起到讽刺作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忠诚与谄媚之间的深刻思考,强调在权力中心,真正的忠诚常常被谄媚所掩盖,提醒人们要警惕虚假的忠诚和谣言的危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杯羹:象征表面的忠诚与忍耐。
- 巧佞:象征谄媚者与阴险的权谋。
- 谤书:象征谣言与社会的阴暗面。
- 中山:历史的象征,借此反思真正的功劳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杯羹”象征什么?
- A. 忠诚
- B. 谄媚
- C. 忍耐
- D. 权力
-
“盈箧谤书能寝默”中的“寝默”意指什么?
- A. 活跃
- B. 沉默
- C. 表达
- D. 反抗
-
诗中提到的“乐羊”是指什么?
- A. 诗人本人
- B. 一个历史人物
- C. 一个虚构角色
- D. 一种情感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白居易的《新乐府》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杜甫的《兵车行》进行对比,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痛心与对权力的控诉,但其侧重于战争对百姓的影响,而周昙则集中在权力中心的阴暗面和人性的扭曲,二者虽有相似之处,但关注的角度与侧重点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周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