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三安仁山庄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1-01 10:39:23

幽客疑中坐,农人野外居。

报来禾近种,城去麦堪锄。

夏色归舟壑,春光逐碧虚。

君开山海记,共我摘园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客疑中坐,农人野外居。
报来禾近种,城去麦堪锄。
夏色归舟壑,春光逐碧虚。
君开山海记,共我摘园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客人坐在屋内,似乎在思考,而田间的农人则在大自然中生活。有人向我报信,禾苗已经快要种好了,而城里却是麦子正适合锄地。夏天的色彩回归山壑之间,春天的光辉追逐着碧蓝的天空。希望你能翻开山海的记忆,和我一起去采摘园中的蔬菜。

注释:

  • 幽客:指在幽静处居住或思考的人。
  • 野外居:指在田野或自然环境中居住的人,强调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指禾苗,特指稻谷等植物。
  • :指小麦,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
  • 夏色:夏天的色彩,常常指阳光明媚、绿意盎然的景象。
  • 舟壑:舟是船,壑是峡谷,指山水之间的景致。
  • 碧虚:碧蓝的天空。
  • 山海记:可能指的是与山海有关的故事或记忆,代表了自然之美。
  • 摘园蔬:指的是采摘园中的蔬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颢,唐代著名诗人,字颢,号白云,晚年居于长安。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尤其以山水诗和咏怀诗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崔颢晚年,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作者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珍视愈加明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幽客疑中坐,农人野外居”,分别以“幽客”和“农人”二者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幽客的疑惑与思考,似乎在暗示了对生活的迷茫与对自然的渴望;而农人在野外的自在与自然的亲密,则显得格外生动和真实。

接着,诗人通过“报来禾近种,城去麦堪锄”呈现出农事的繁忙和城市生活的对比,反映出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君开山海记,共我摘园蔬”,不仅是邀请友人共享田园生活的乐趣,也是一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的美,诗人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魅力和田园生活的恬静,体现了他对简单而真实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客疑中坐”:描绘出诗人坐在幽静的环境中,似乎在思索人生,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农人野外居”:与幽客形成对比,农人在自然中生活,享受着田园的宁静与快乐。
  • “报来禾近种”:有人告诉诗人,禾苗快要种下,显示出农事的及时与繁忙。
  • “城去麦堪锄”:城里的人们则忙于麦子的锄地,暗示城市生活的忙碌与压力。
  • “夏色归舟壑”:夏天的色彩回归到山水之间,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景象。
  • “春光逐碧虚”:春天的光辉在碧蓝的天空中追逐,体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君开山海记”:邀请友人一起回忆自然的美好。
  • “共我摘园蔬”:强调与友人一同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幽客与农人的生活状态对比,突显两种生活的不同。
  • 意象:通过夏色、春光等意象,营造出诗歌的自然美感。
  • 邀请:用“君”字体现出与友人共享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客: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 农人:象征自然与简单的生活。
  • 禾、麦:象征着农作物的生长与繁忙的农事。
  • 夏色、春光: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山海记:象征自然的历史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幽客”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农人
    B. 隐士
    C. 住在城市的人

  2. 诗中提到的“禾”指的是什么? A. 小麦
    B. 稻谷
    C. 玉米

  3. 诗的最后两句想表达什么? A. 向友人展示城市生活
    B. 邀请友人共享田园生活
    C. 回忆过去的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了自然与田园生活,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哲思。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反映了人际关系与生命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崔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