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城壁》

时间: 2024-12-29 18:49:19

内江外海四周围,正是绸缪户牖时。

北瞰登莱山不碍,东渐倭丽汛难期。

未须鹞鹢增威势,已觉狌鼯受指麾。

敢谓虚名弹压得,多应一念老天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内江外海四周围,正是绸缪户牖时。
北瞰登莱山不碍,东渐倭丽汛难期。
未须鹞鹢增威势,已觉狌鼯受指麾。
敢谓虚名弹压得,多应一念老天知。

白话文翻译

此诗描绘了一个城市的四周环境,内江环绕,外有海洋,正是修缮房屋的好时节。从高处俯瞰,登莱山的景色并没有受到影响,东边的倭丽(指日本)也难以预测其动向。并不需要鹞鹰或其他猛禽来增强威力,已经意识到狌鼯(指一种小动物)在某种指挥下行动。谁能说这些虚名能够压制一切,或许老天自有分晓。

注释

  • 内江:指环绕城市的河流。
  • 外海:指城市外的海洋。
  • 绸缪:修缮、整理。
  • 鹞鹢:指猛禽,象征威严和力量。
  • 狌鼯:一种小型动物,这里可能比喻为某种力量的工具。
  • 虚名:空洞的名声,表面上看起来的荣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鹞鹢”与“狌鼯”可能隐喻当时的政局或社会现象,涉及权力和操控的主题。诗人可能借此反映对当时社会虚名的批判,以及对天命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吴潜的诗风通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吴潜生活的时代,正值宋代社会转型期,经济繁荣但政治动荡。诗人通过对城市景象的描绘,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阅城壁》通过对城市周边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忧虑的气氛。诗中提到的“绸缪户牖时”,暗示着在时代变迁中,个人生活的维护与修缮显得尤为重要。而“北瞰登莱山不碍”,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欣赏,尽管外界的纷扰仍然存在,内心的宁静却依旧可得。

诗人进一步引入“倭丽汛难期”的意象,暗示外敌的威胁与不确定性。接下来的“未须鹞鹢增威势”表明,诗人对外部力量的怀疑与不屑,认为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表面的威严,而是内心的坚定与智慧。

最后,诗人以“敢谓虚名弹压得”总结全文,表达了对名声与权力的反思,认为真正的权威应当是老天的安排,而非人造的虚名。这种对比与思考使整首诗在平静中透出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内江外海四周围:描绘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暗示诗人对自然的依赖与眷恋。
  2. 正是绸缪户牖时:强调修缮居所的重要性,暗示在不确定中寻求安全。
  3. 北瞰登莱山不碍:从高处俯瞰,表明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内心的宁静。
  4. 东渐倭丽汛难期:提到外敌,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5. 未须鹞鹢增威势:反映对外部力量的怀疑,认为真正的威严来自内心。
  6. 已觉狌鼯受指麾:暗示对权力操控的认识。
  7. 敢谓虚名弹压得:质疑表面上的权威。
  8. 多应一念老天知:强调真正的命运掌握在上天手中,反映出对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与对仗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对比鲜明的意境。“鹞鹢”与“狌鼯”的对比,展现了力量与智慧的不同,而“虚名”与“老天”的对比,则反映了人对于名声的追逐与内心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表面上的名声与权力无法真正代表内在的价值。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城市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内江:象征着生活的根基与稳定。
  • 外海:代表外部世界的复杂与变幻。
  • 鹞鹢:象征权力与威严。
  • 狌鼯:象征被操控的力量,反映出社会的微妙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绸缪”是什么意思?

    • A. 修缮
    • B. 装饰
    • C. 保护
  2. 诗人对外部威胁的态度是?

    • A. 恐惧
    • B. 怀疑
    • C. 忽视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概念?

    • A. 名声与权力
    • B. 自然与生存
    • C. 爱情与友谊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李白的《夜泊牛津》、杜甫的《春望》,这些作品同样涉及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
  • 《春望》: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人内心的影响,主题与《阅城壁》相似。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吴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