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

时间: 2025-01-08 00:57:06

多谢东皇着意晴,海棠匀趁笑相迎。

园林富贵何千万,花柳功勋已十成。

晓雨有情於芍药,春风无处不流莺。

扁舟水长一篙许,茶灶笔床聊意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谢东皇着意晴,海棠匀趁笑相迎。
园林富贵何千万,花柳功勋已十成。
晓雨有情於芍药,春风无处不流莺。
扁舟水长一篙许,茶灶笔床聊意行。

白话文翻译:

感谢东皇(太阳)特别照顾,让阳光普照,海棠花在微笑中绽放迎接。
园林中的富贵花木何其繁多,花柳的成就已是十分丰盛。
清晨的细雨滋润着芍药,春风吹拂,莺鸟无处不鸣。
小舟在水面上轻轻划过,茶灶旁的笔床随意地写写画画,享受这悠闲的时光。

注释:

  • 东皇:指的是太阳,古代人常以“东皇”称之,寓意光明和温暖。
  • 海棠:一种花,常被赞美,其花色鲜艳,象征美好。
  • 园林富贵:形容园林中花木繁茂,富丽堂皇。
  • 晓雨:早晨的细雨,有情指细雨滋润万物。
  • 芍药:一种花,花色艳丽。
  • 流莺:春天莺歌燕舞,描绘春天的生机盎然。
  • 扁舟:小舟,形象地展示诗人游玩的情景。
  • 茶灶笔床:指的是诗人闲适生活的场所。

典故解析:

  • 东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东皇常被视为阳光与光明的象征。
  • 海棠:海棠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比喻美人的秀丽与温柔。
  • 春风:春风带来生机与希望,是中国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以自然风光、园林景致为主题,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曹勋的诗风清新雅致,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创作背景:

《多谢》创作于一个春日的早晨,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激和对自然的热爱。此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多谢》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诗作。全诗以“多谢”开篇,便贯穿着感激和欣喜之情,展现出春天的美丽景象。诗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感受到海棠花的绽放,仿佛在向他微笑,传递着春天的温暖与希望。接着,诗人描绘了园林的富贵与繁盛,显示出生活的富裕与安逸。

诗中“晓雨有情于芍药,春风无处不流莺”两句,更是将自然的细腻描绘得淋漓尽致。清晨细雨滋润花朵,春风带来鸟鸣,仿佛一幅生动的春日图卷。最后两句“扁舟水长一篙许,茶灶笔床聊意行”,则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珍惜与感恩,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居环境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多谢东皇着意晴:感谢阳光的照耀,带来了晴好的天气。
  2. 海棠匀趁笑相迎:海棠花正绽放笑颜,迎接春天的到来。
  3. 园林富贵何千万:园林中繁多的花木,显得富丽堂皇。
  4. 花柳功勋已十成:花与柳的美丽与成就,已经达到了十成的完美。
  5. 晓雨有情於芍药:清晨的细雨,给芍药花带来了情感的滋润。
  6. 春风无处不流莺:春风吹拂,莺鸟到处歌唱,充满生机。
  7. 扁舟水长一篙许:小舟在水面上轻轻划行,传达出悠闲的氛围。
  8. 茶灶笔床聊意行:在茶灶旁,坐在笔床上随意写作,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东皇”,形象地表现出其温暖与光明。
  • 拟人:将海棠花描绘为“笑相迎”,赋予了花朵以情感。
  • 对仗:诗的结构中,前后两句常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激与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诗人传递了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皇:象征光明与温暖。
  • 海棠:象征美丽与柔情。
  • 芍药:象征繁荣与生机。
  • 流莺:象征春天的活力与希望。
  • 扁舟:象征自由与悠闲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皇”指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A. 月亮
    B. 太阳
    C. 星星
    D. 风

  2. 诗中提到的“海棠”主要象征什么?
    A. 哀愁
    B. 美丽
    C. 富贵
    D. 生命

  3. “晓雨有情于芍药”中的“有情”指的是什么?
    A. 雨情
    B. 花情
    C. 人情
    D. 自然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1.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加关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2.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描绘展现隐居生活的恬静,与曹勋的闲适生活有相似之处,但风格略显不同,更多的是对内心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