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元府园亭杂咏·照筠坛》

时间: 2025-01-04 07:50:06

积土削为坛,险然在深竹。

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

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兴元府园亭杂咏·照筠坛 文同 〔宋代〕

积土削为坛,险然在深竹。 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 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

白话文翻译:

将土堆积并削整成坛,它险峻地坐落在茂密的竹林深处。 坛中只有一块刻有诗文的石头,我独自坐着,拥抱着冰冷的玉石。 不要说人们很少知道这里,这样的境界是不容许庸俗之辈进入的。

注释:

  • 积土削为坛:指用土堆积并削整成一个平台或祭坛。
  • 险然:险峻的样子。
  • 深竹:茂密的竹林。
  • 诗石:刻有诗文的石头。
  • 寒玉:比喻冰冷的石头。
  • 不容俗:不容许庸俗之辈进入或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造诣。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任职期间,表达了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文同在兴元府任职期间,可能因公务之余,游览府园,被园中的清幽环境所吸引,遂作此诗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险峻而幽静的坛子,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积土削为坛,险然在深竹”描绘了一个隐秘而险峻的所在,而“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则进一步以诗石和寒玉为喻,表达了诗人独自坐于此地,享受孤独与清冷的情感。最后两句“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强调了这种境界的高洁与不容庸俗,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积土削为坛,险然在深竹”:诗人描述了一个用土堆积并削整成的坛子,它险峻地坐落在茂密的竹林深处,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险峻的氛围。
  2. “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坛中只有一块刻有诗文的石头,诗人独自坐着,拥抱着冰冷的玉石,这里用“寒玉”比喻诗石,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清冷的享受。
  3. “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认为这里很少被人知道,这样的境界是不容许庸俗之辈进入的,强调了这种境界的高洁与不容庸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玉”比喻诗石,形象地表达了诗石的冰冷与高洁。
  • 拟人:“险然在深竹”中的“险然”赋予了坛子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描绘一个险峻而幽静的坛子,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孤独与清冷的享受,以及对高洁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坛:象征着高洁与隐秘。
  • 深竹:象征着幽静与隐逸。
  • 诗石:象征着文化与高洁。
  • 寒玉:象征着清冷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积土削为坛”描述的是什么? A. 一个平台 B. 一个祭坛 C. 一个花园 D. 一个山丘 答案:B

  2. “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中的“寒玉”比喻什么? A. 冰冷的石头 B. 冰冷的竹子 C. 冰冷的水 D. 冰冷的空气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两句“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世俗的喜爱 B. 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C. 诗人对世俗的无奈 D. 诗人对世俗的厌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兴元府园亭杂咏·照筠坛》与王维的《竹里馆》都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但文同的诗更强调了对世俗的超脱,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