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人似梅花》
时间: 2025-01-02 08:55: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人似梅花
作者:李昴英 〔宋代〕
人似梅花,峭玉立岁寒风节。新圃辟种梅千树,幻成南雪。
池碎瀑声荷捧雨,径涵秋影篁筛月。唤石君错落坐庭前,红尘绝。
嫌聒耳,筝戛。慵著眼,俳优狎。
但一觞一咏,放怀开阔。涌地池亭工掩映,擎天柱石觇施设。
待枝头金颗可调羹,休轻折。
白话文翻译
人就像梅花一样,挺拔地伫立在严寒的风雪中。新园中种下千树梅花,仿佛变成了南方的白雪。
池水破碎的瀑声,荷叶托着雨滴,小径上秋天的影子和竹子过滤的月光交织在一起。
唤来石君在庭前错落地坐着,世间的喧嚣显得无比遥远。
嫌弃那聒噪的声音,筝声戛然而止;懒得睁眼,和戏子调侃。
只需一杯酒,一首诗,放开怀抱,心境开阔。
涌起的池畔亭子巧妙地掩映着,支撑天际的柱石眺望着各处的布置。
等到枝头金色的果实可以调羹时,千万不要轻易地去折断。
注释
- 峭玉:形容梅花的姿态,像玉一样挺拔。
- 岁寒风节:指寒冷的季节与风节,形容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盛开的精神。
- 幻成南雪:比喻梅花的洁白如南方的雪。
- 池碎瀑声:形容池水流动发出的声音,碎裂而清脆。
- 篁筛月:竹子的影子筛月光,描绘出秋日的宁静。
- 红尘绝:远离尘世的喧嚣。
- 筝戛:筝声突然停止,象征宁静的环境。
- 一觞一咏:一杯酒一首诗,强调放松心情。
- 金颗:指梅花的果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昴英,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诗人借梅花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哲学。
诗歌鉴赏
《满江红·人似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个体情感的抒发。开篇用“人似梅花”来比喻人,强调了人在逆境中仍然能够保持风骨与高洁的精神。接着,诗人描绘了梅花盛开的景象,运用了“新圃辟种梅千树,幻成南雪”的比喻,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引入了声音与影像的描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体现了“池碎瀑声荷捧雨”的自然韵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中“唤石君错落坐庭前”,则是诗人对友人的邀请,表现出一种超然于世的闲适与放松。
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强调了待时而动的智慧,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期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自然和自我心境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似梅花,峭玉立岁寒风节:将人比作梅花,表达坚韧不拔的品格。
- 新圃辟种梅千树,幻成南雪:描绘梅花盛开的景象,生动形象。
- 池碎瀑声荷捧雨,径涵秋影篁筛月:使用声音与影像的结合,传达自然的静谧。
- 唤石君错落坐庭前,红尘绝:描写与友人相聚的闲适状态,远离世俗的喧嚣。
- 嫌聒耳,筝戛:表达对喧闹的反感,体现内心的宁静。
- 但一觞一咏,放怀开阔:强调放松心情的重要性。
- 涌地池亭工掩映,擎天柱石觇施设:描绘园林的美景,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 待枝头金颗可调羹,休轻折:告诫珍惜生命中的美好,不要轻易放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似梅花”,直接将人和梅花相提并论。
- 拟人:如“池碎瀑声”,使自然景物富有人情。
- 对仗:如“嫌聒耳,筝戛”,音韵和谐,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对生命美好的珍惜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池水、瀑声:表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秋影、月光: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人似梅花”的比喻意在表达什么?
- A. 人的脆弱
- B. 人的坚韧
- C. 人的孤独
- D. 人的美丽
-
“池碎瀑声”中“碎”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 A. 拟人
- B. 比喻
- C. 拟声
- D. 夸张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可与唐代王安石的《梅花》进行对比,两首诗都以梅花为主题,但李昴英的作品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而王安石则更侧重于哲理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研究入门》
- 《李昴英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