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亦以是月生行年七十有三矣有感而作》

时间: 2025-01-04 07:44:09

息肩弛担未多时,便祝郎君愿德弥。

念母年高班张老,为儒学浅愧萧师。

三年不问交邻道,万里宁知复命期。

南国人情都不远,赋诗怀远莫相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息肩弛担未多时,
便祝郎君愿德弥。
念母年高班张老,
为儒学浅愧萧师。
三年不问交邻道,
万里宁知复命期。
南国人情都不远,
赋诗怀远莫相疑。

白话文翻译

我刚刚放下肩上的担子,
就祝愿你德行日益增厚。
想到母亲年纪已高,已经满头白发,
我因自己学识浅薄,感到愧疚于萧师。
三年未曾问候邻里,
隔着万里又怎能知晓我的归期?
南方的人情并不远离,
我写诗抒发思乡之情,绝不让人怀疑。

注释

  • 息肩弛担:放下肩上的担子,指轻松下来。
  • 郎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代诗中祝愿的对象。
  • 班张老:班和张是古代有名的学者,形容年纪已高。
  • 儒学:儒家学问,作者感到自己学识不够。
  • 交邻道:与邻居交谈的意思。
  • 命期:生命的期限,意指归期。
  • 南国:指南方的土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诗词闻名,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慨及对亲情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母亲生辰之际,表达了对母亲年迈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学识不够的自责,同时流露出对故乡和亲情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和对自我修养的反思。开头的“息肩弛担未多时”透露出一种轻松的心情,然而随即转入对母亲年迈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沉重的负担感。诗中提到的“愧萧师”则显示了诗人对儒家学问的追求与自我反省,暗示他在追求知识的路上感到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由轻松转为沉重,最后又回到对南国人情的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对母亲的祝福和对自我的反省,展现了一种深厚的亲情和对生活的感悟。这种情感在诗的结尾得到了升华,诗人以赋诗的方式表达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息肩弛担未多时”:刚放下担子,感到轻松。
  2. “便祝郎君愿德弥”:马上祝愿朋友德行更好。
  3. “念母年高班张老”:想到母亲年纪大了,白发苍苍。
  4. “为儒学浅愧萧师”:因自己学识浅薄而感到愧疚。
  5. “三年不问交邻道”:三年未曾问候邻里。
  6. “万里宁知复命期”:隔着万里,怎能知道我的归期?
  7. “南国人情都不远”:南方的人情并不遥远。
  8. “赋诗怀远莫相疑”:写诗抒发思乡之情,绝不让人怀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形成对偶,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母亲的年迈比作“班张老”,增加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母亲的关心、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母亲:象征亲情与责任。
  2. 学问:象征追求与自我反省。
  3. 南国:象征故乡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郎君”是指谁?
    A. 朋友
    B. 亲人
    C. 自己

  2. 诗人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忽视
    B. 深切关怀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儒学”指的是?
    A. 道教知识
    B. 儒家学问
    C. 佛教理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洪皓的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对比,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亲情的珍视,但洪皓更突出对母亲的关怀,而陶渊明则更关注自然与自我追求。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洪皓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