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王孙陌上春风鞚》
时间: 2025-01-17 09:38: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王孙陌上春风鞚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王孙陌上春风鞚。
蕊珠宴云軿从。
归去笙歌常醉拥。
蜡残花炬,月侵冰簟,
惯作凉堂梦。
玉人劝客钗斜凤。
条脱擎杯腕嫌重。
燕子入帘飞画栋。
雨馀深院,漏催清夜,
更轧秦筝送。
白话文翻译:
在王孙的路上,春风轻拂,车马缓行。
珠花盛宴,云车缓缓而来。
归去时总是笙歌相伴,醉意摇曳。
蜡烛渐渐熄灭,月光洒落在冰凉的席面上,
总是这样,做着凉爽的梦。
美人劝我,发钗斜斜如凤,
轻轻拿起酒杯,却觉得手腕沉重。
燕子飞入帘内,穿梭于华丽的栋梁之上。
雨后深院,滴漏声催促着清夜,
更有琴声送来余音绕梁。
注释:
- 王孙:指的是年轻贵族,常用于古诗中形容年轻的男子。
- 春风鞚:春风轻拂,形容春天的气息。
- 蕊珠宴:花蕊如珠,形容盛大的宴会。
- 笙歌:笙是一种乐器,这里指的是音乐和歌声。
- 蜡残花炬:蜡烛熄灭,形容夜晚的氛围。
- 月侵冰簟:月光照在冰凉的席面上,营造出清冷的感觉。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
- 钗斜凤:形容女子发饰如凤,优雅美丽。
- 漏催清夜:雨后夜晚的滴水声,增添了夜晚的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元干,字仲明,号太和,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多样,兼具清新与雅致。他的词多描绘春日美景与人情冷暖,充满了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宋代盛世,正值文人雅士聚会频繁,词人通过描绘宴会与春景,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青玉案·王孙陌上春风鞚》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宴会的欢愉,词中充满了生机与灵动。开头两句“王孙陌上春风鞚”便引入了春天的气息,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而后续描绘的宴会,笙歌,蜡炬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聚会的热闹与喜庆。
词中对美人的描写,既有劝酒的温柔,也有手腕的沉重,表现了面对欢宴时的矛盾心情。雨后深院的描写则转向了清幽静谧,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整首词的情感流动自如,既有欢愉又有些许惆怅,反映了人们在享乐与内心感受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人间的美好与短暂,令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转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王孙陌上春风鞚:开头描绘春日的温暖,表达了轻松的氛围。
- 蕊珠宴云軿从:宴会的热闹场景,珠花盛开,寓意春天的繁华。
- 归去笙歌常醉拥:描绘宴会后的醉意,笙歌相伴,展现欢愉的气氛。
- 蜡残花炬,月侵冰簟:夜晚的宁静,蜡烛熄灭,月光洒落,反映了安静的时光。
- 惯作凉堂梦:常常在这样静谧的夜里做梦,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 玉人劝客钗斜凤:美人劝酒,形象优雅,增添了宴会的风情。
- 条脱擎杯腕嫌重:拿杯时心中矛盾,手腕的沉重暗示了对饮酒的无奈。
- 燕子入帘飞画栋:燕子飞入,增添了生机,表现春天的活力。
- 雨馀深院,漏催清夜:雨后的宁静,滴水声催促夜晚,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 更轧秦筝送:琴声随之而来,余音绕梁,增添了感伤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宴会与春天的美好相结合,形成鲜明的意象。
- 拟人:如“漏催清夜”,使夜晚生动起来,富有情感。
- 对仗:整首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宴会欢愉与夜晚静谧的描绘,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美好而又稍显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笙歌:代表欢快与热闹。
- 蜡炬: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短暂。
- 月光:传达宁静与清冷的情感。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王孙”指的是哪个群体? A. 农民
B. 贵族
C. 商人
D. 学者 -
“蜡残花炬,月侵冰簟”中的“月”所描绘的情境是? A. 热闹的宴会
B. 寂静的夜晚
C. 春天的气息
D. 暴风雨的天气 -
诗中提到的“玉人”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美丽的女子
C. 一位诗人
D. 一种花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敦儒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张元干的《青玉案·王孙陌上春风鞚》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张元干更侧重于宴会的热闹与生动,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忧伤。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