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夏夜赋
陆游 〔宋代〕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
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
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
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白话文翻译:
这段美好的景色在新夏时节呈现出来,悠闲的人在破旧的草庐中安然入睡。
长廊的腰身在远处感受到微风,树间的缝隙透出稀疏的星光。
门扉紧闭,乌鸦栖息之后,钟声在月亮升起之际响起。
青灯仍然能够点亮,起身去读那本残破的书籍。
注释:
- 好景:美好的景色。
- 幽人:指隐居的诗人,形容其生活清静。
- 弊庐:破旧的草庐,表示生活简朴。
- 廊腰:廊子的腰身,形容长廊的细长部分。
- 树罅:树木之间的缝隙。
- 鸦栖:乌鸦栖息,形容夜晚安静的景象。
- 钟鸣:钟声,指寺庙的钟声。
- 青灯:青色的灯,古代常用的油灯。
- 残书:破旧的书籍,可能是有些年头的书。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不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青灯”与“读书”的意象,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读书和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朝代更替,诗词风格多样,以豪放、忧国忧民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陆游虽心系国家,但仍向往清静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书籍的热爱。
诗歌鉴赏:
《初夏夜赋》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夜,诗人在破旧的草庐中,伴随着微风、星光、钟声和青灯,享受着独处的时光。诗的意境宁静而美好,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知识的渴求。通过“好景入新夏”的开篇,诗人以“幽人卧弊庐”引入,展现了隐逸生活的乐趣;接着通过“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描绘出夜晚的清凉与星空的遥远,渗透着一种宁静的美。最后,诗人在青灯下起身读书,展现出他对学习的执着和对夜晚静谧时光的珍惜。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陆游的诗歌艺术风格与个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好景入新夏”:夏天的好景色映入眼帘,开篇即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
- “幽人卧弊庐”:在草庐中卧躺的隐者,表现出诗人的闲适。
- “廊腰得风远”:长廊在远处轻柔的风中,渲染出一种幽静之感。
- “树罅见星疏”:树木的缝隙透出稀疏的星光,展现夜空的宁静。
- “门掩鸦栖後”:门紧闭,乌鸦回巢后,象征夜晚的宁静。
- “钟鸣月上初”:钟声在月亮升起时响起,增添了夜晚的氛围。
- “青灯尚堪近”:青灯依旧明亮,象征着诗人对知识的追求。
- “起了读残书”:起身去读那本破旧的书,体现了对文化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门掩鸦栖后,钟鸣月上初”形成了对仗的句式。
- 意象:通过“青灯”、“树罅”、“钟鸣”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气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夏夜的宁静中,向往隐逸生活,渴望知识,同时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好景: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环境。
- 幽人:代表着隐士或追求清静的人。
- 青灯:象征着智慧与学习。
- 星疏:暗喻着清凉的夜晚与孤独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灯”象征什么? A. 暗淡无光
B. 知识与学习
C. 烦躁不安 -
诗人在哪个季节描绘了这幅图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
诗中哪个意象与宁静的夜晚相关? A. 鸦栖
B. 车水马龙
C. 繁华喧闹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隐逸生活,但更侧重于秋天的意境,展现出不同季节的独特美感。陆游的《初夏夜赋》则强调夏季夜晚的清凉与书卷气息,反映出诗人在不同季节对生活的不同感受。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