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时间: 2025-01-04 08:00: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入松
作者: 吴藻 〔清代〕
山河云外桂花浮。
霞想广寒游。
饭餐玉屑黄昏后,
谪仙人清绝无愁。
冷淡心期印月,
聪明耳性通秋。
娥妆不为夜凉休,
圆镜正当头。
阿谁惊起红尘梦,
漫丁丁宝斧频修。
忽忆坡翁佳句,
乘风欲上琼楼。
白话文翻译:
在山河云雾之外,桂花轻轻浮动。
霞光映照下的广寒宫,令人向往。
晚餐后,品尝如玉屑般的美食,
那谪仙人清高绝世,没有一丝忧愁。
心中冷淡的期望如同明月,
聪慧的耳朵通达秋天的声音。
嫦娥的妆容并不因夜凉而停留,
那圆镜正当头。
是谁惊醒了红尘中的梦,
漫不经心地用宝斧频频修整。
忽然想起坡翁的佳句,
想乘风而上,直达琼楼。
注释:
- 桂花:象征着清香和美好,常与团圆、幸福相关。
- 广寒:指月宫,嫦娥居所,象征着孤寂与清冷。
- 谪仙人:指被贬谪的神仙,代表高洁与无忧。
- 冷淡心期:指内心淡泊的追求。
- 娥妆:指嫦娥的妆容,象征着美丽与孤独。
- 坡翁:指王之涣,唐代诗人,以其诗句著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藻,清代诗人,生活于清朝中期,擅长诗词,作品多体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吴藻的《风入松》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诗中通过描写桂花、霞光、谪仙人等意象,展现了一种恬淡高远的生活态度。首句“山河云外桂花浮”,开篇便营造了一种清幽的自然氛围,桂花的飘香仿佛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好的梦境。接着,诗人提到的“饭餐玉屑黄昏后”,让人联想到丰盛的晚餐和随之而来的宁静时光,这种生活的惬意与理想自然让人心生向往。
在“谪仙人清绝无愁”一句中,诗人通过谪仙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冷淡心期印月,聪明耳性通秋”,则暗示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嫦娥的身影在诗中既是美丽的象征,又是孤独的代表,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厚度。
整首诗以清冷的气氛为背景,结合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清逸、孤高的情怀。最后,“忽忆坡翁佳句,乘风欲上琼楼”将诗歌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向往与追求,仿佛在呼唤着读者一同追寻那份美好与超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河云外桂花浮:描绘自然景色,桂花的清香飘荡在云外,隐喻生活的美好。
- 霞想广寒游:霞光中想象着在月宫的畅游,表达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 饭餐玉屑黄昏后:晚餐的美味如玉屑般珍贵,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谪仙人清绝无愁:谪仙人象征高洁,心中无忧,表现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 冷淡心期印月:内心淡泊,意象如明月映照着心灵的追求。
- 聪明耳性通秋:聪慧的耳朵能感知秋天的气息,反映出对自然的敏感。
- 娥妆不为夜凉休:嫦娥的妆容不因夜凉而停留,象征着美丽与孤寂的结合。
- 圆镜正当头:暗示光明与真实,象征着自我认知。
- 阿谁惊起红尘梦:谁打扰了我在红尘中的梦,表达出对现实的思考。
- 漫丁丁宝斧频修:漫不经心地修整,暗示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 忽忆坡翁佳句:突然想起王之涣的诗句,激发出对理想的追求。
- 乘风欲上琼楼:向往高远的理想,渴望超脱凡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餐比作“玉屑”,形象生动。
- 拟人:如“聪明耳性通秋”,赋予耳朵智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称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与对自然的敏感。
意象分析:
- 桂花:象征美好与团圆,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
- 广寒:象征孤独与清冷,代表了理想中的高洁境界。
- 谪仙人:象征超凡脱俗的高洁品格。
- 嫦娥:象征美丽与孤独,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谪仙人”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清高绝世
C. 寻常人
D. 乡土情怀 -
“山河云外桂花浮”一句中,桂花象征什么?
A. 凶险
B. 美好
C. 贫穷
D. 忧愁 -
诗中提到的“坡翁”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王之涣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理想与孤独的思考。
- 李白《夜泊牛津》: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吴藻《风入松》 vs 李白《静夜思》: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吴藻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李白则通过思乡情感传达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