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
作者: 章甫〔宋代〕
登高长是易销魂,多病新来目更昏。
强引儿童追节物,久拚身世任乾坤。
江风冷拂乌纱帽,篱菊香浮老瓦盆。
回首西湖如昨日,交游凋谢不堪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登高本是容易让人感到伤感的事,最近我身体多病,眼睛也越来越昏花。我强迫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庆祝节日,久而久之,身世的变迁我也无所谓。江风轻轻吹拂着我的乌纱帽,篱笆边的菊花香气飘浮在老旧的瓦盆上。回首望去,西湖的美景就如同昨天般清晰,但昔日的交游已然凋零,令人不堪回首。
注释:
字词注释:
- 销魂: 形容心神失落或情感忧伤。
- 多病: 意指身体健康不佳。
- 儿童: 这里指年轻人或小孩,强调无忧无虑。
- 拚身世: 指放任自己的人生境遇。
- 江风: 指江边吹来的风,带有凉意。
- 乌纱帽: 古代士人所戴的帽子,象征身份。
- 篱菊: 篱笆边种的菊花,通常用来象征秋天的景象。
- 交游凋谢: 朋友关系的疏远和减少。
典故解析:
- 西湖: 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常用来表达美好而又惆怅的情感。
- 九日: 指重阳节,古人常在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象征健康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甫,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面对节日的热闹却感到身体的虚弱与人际关系的疏远,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开篇“登高长是易销魂”,即点明了节日与个人情感的矛盾,既有庆祝的气氛,又有心灵的惆怅。随着身体疾病的加重,诗人更加感受到眼前景象的模糊,心境的失落。通过“强引儿童追节物”一句,诗人表现出对年轻人无忧生活的羡慕,以及自己不得不参与节日活动的无奈。
接下来的“江风冷拂乌纱帽”与“篱菊香浮老瓦盆”则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孤独。江风的凉意和菊花的香气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身世的变化与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回首西湖如昨日,交游凋谢不堪论”,更是深刻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朋友交往减少的遗憾,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人际关系的脆弱。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使读者在欣赏诗歌之余,引发对自身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高长是易销魂:登高本是容易让人伤感的活动。
- 多病新来目更昏:我最近身体多病,视力也变得模糊。
- 强引儿童追节物:我勉强自己带着小孩庆祝节日。
- 久拚身世任乾坤:久而久之,我对人生的境遇也无所谓。
- 江风冷拂乌纱帽:江风轻轻吹拂着我的乌纱帽,带来一丝寒意。
- 篱菊香浮老瓦盆:篱笆边的菊花香气飘浮在老旧的瓦盆上。
- 回首西湖如昨日:回头望去,西湖的景象就如同昨天一样。
- 交游凋谢不堪论:昔日的朋友交往已然减少,让人无法再提及。
修辞手法:
- 比喻: “销魂”比喻因感情而心神不宁。
- 拟人: “江风冷拂”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江风冷拂乌纱帽,篱菊香浮老瓦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现出节日的热闹与个人内心的孤独之间的矛盾,折射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登高: 象征着追求高远、人生理想。
- 儿童: 代表年轻的生命力与无忧无虑的生活。
- 江风: 传递出秋意,带来孤独感。
- 菊花: 象征坚韧与独立,常与重阳节相关。
- 西湖: 代表美好的回忆与往昔的交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销魂”一词在文中指什么?
a) 高兴
b) 伤感
c) 疲惫 -
“江风冷拂乌纱帽”中的“冷拂”是什么意思?
a) 暖风
b) 凉风轻轻吹拂
c) 强风 -
诗中提到的“交游凋谢”是指什么?
a) 朋友关系变得疏远
b) 新朋友增多
c) 家庭关系增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写登高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 李白的《庐山谣》: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章甫的《九日》与杜甫的《登高》都涉及登高的主题,但前者更多关注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后者则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