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池》
时间: 2025-01-01 18:04: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剑池》 ——陆游〔宋代〕
我壮喜学剑,十年客峨岷。
毫发恐未尽,屠钓求隐沦。
今年独何幸,见此度世人?
夜深来较术,雷雨战江津。
剑客行世无知剑人,太阿混凡铁。
至宝弃泥沙,光景终不灭。
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
隐见天地间,变化岂易测。
国家未灭胡,臣子同此责。
浪迹潜山海,岁晚得剑客。
酒酣脱匕首,白刃明霜雪。
夜半报雠归,斑斑腥带血。
细雠何足问,大耻同愤切。
臣位虽卑贱,臣身可屠裂。
誓当函胡首,再拜奏北阙。
逃去变姓名,山中餐玉屑。
剑客行我友剑侠非常人,
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
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
正昼入燕诛逆虏。
一身独报万国雠,
归告昌陵泪如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剑术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作者回忆自己十年的剑术学习,虽觉得技艺未尽,但仍希望能在这个时代见到志同道合的人。夜晚时分,他与友人切磋技艺,仿佛在雷雨中与江水搏斗。诗中提到剑客行走于世,似乎对其他人毫不在意,甚至认为平庸的东西也可以成为宝物,只要不被世俗所埋没。
接着,他感叹国家尚未消亡,作为臣子有共同的责任。他愿意浪迹天涯,最终遇到剑客。酒酣之际,诗人提到要报仇,流淌的鲜血象征着仇恨的深重。尽管自己地位卑微,但他誓言要捍卫国家,甚至为此不惜性命。
最后,作者提到他与剑客的友谊,强调剑客的非凡。以荆轲和专诸为例,表现出他独自承担国家仇恨的决心,眼含泪水回归故乡。
注释:
- 峨岷:指峨眉山和岷山,代表险峻的山脉。
- 屠钓:隐喻隐居生活,屠杀与钓鱼。
- 太阿:传说中的名剑,象征宝剑的珍贵。
- 白刃明霜雪:比喻寒冷的刀刃和鲜明的刀光。
- 荆轲:历史上著名的刺客。
- 昌陵:指汉朝的皇陵,象征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和词人。他的诗作多以爱国、抒怀为主题,风格豪放,内容丰富。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的威胁,诗人内心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感,期望通过剑术来实现个人的价值与国家的复兴。
诗歌鉴赏:
《剑池》是一首充满激情与豪情的诗作,体现了陆游对剑术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充满了对剑客精神的赞美,强调了剑不仅是武器,更是忠诚和勇气的象征。通过对剑术的修炼与切磋,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在语言上,陆游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使诗歌生动而有力。
诗中反复提到的仇恨与责任,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情怀。他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存亡紧密相连,表达了作为臣子的无奈与愤慨。尤其在描绘剑客的形象时,诗人使用了“腾空顷刻已千里”的夸张手法,展现了剑客的非凡技艺与气魄。
整首诗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情怀和气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剑术的热情。
- “十年客峨岷”,表明了作者在外漂泊学习的经历。
- 后面的描写,展现了他对技艺的执着与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剑客行世无知剑人”,将剑客与世俗人相对比。
- 对仗:如“酒酣脱匕首,白刃明霜雪”,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对剑术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作为忠臣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剑:象征勇气、忠诚和报仇的决心。
- 血:代表仇恨与痛苦。
- 雷雨:象征斗争的严峻与不可预测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剑池》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陆游
- C. 李白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荆轲”是指?
- A. 著名诗人
- B. 历史刺客
- C. 武术家
- 答案:B
-
诗中“白刃明霜雪”用来形容什么?
- A. 剑光
- B. 月光
- C. 霜雪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陆游
-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剑池》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国家的关怀,但风格上,陆游更为沉重,李白则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