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深甫》
时间: 2025-01-04 13:26: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王深甫
作者:刘攽
公绰志不欲,滕薛非所居。
黄香脱枳栖,仍集东观书。
艅艎不挹浆,鹰隼非捕鱼。
狐裘匪负薪,鼎鬲宁柱车。
物生各有宜,得志皆自如。
违方易故常,操末缪续初。
古贤贵相知,末俗随毁誉。
怀君乏羽翰,临风一踌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志向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诗的开头提到公绰的志向并不在于追求名利,滕薛的居所也并非是他所向往的地方。接着提到黄香的栖息地,暗示着他已脱离了世俗的纷扰,仍然在东观书房中专心读书。接下来的几句,讲述了一些与生活无关的事物,比如船只不需要划桨,鹰和隼也不需要捕鱼。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物质和名利的超脱。最后,诗人感慨道,古代的贤人重视彼此的知己之情,而如今的世俗则随波逐流,毁誉不定。结尾处,诗人怀念朋友,却无缘飞翔,临风独自一人,心中愁绪满怀。
注释
- 公绰志不欲:公绰指的是公绰不追求名利的志向。
- 滕薛非所居:滕薛是古代隐士,指在不适合的环境中生活。
- 黄香:黄香是古代的名士,以孝闻名,借以表达高洁的情操。
- 艅艎:指的是古代小船,表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鼎鬲:古代的炊具,象征着生活的安定。
- 物生各有宜: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 怀君乏羽翰:怀念朋友,却无能飞翔的感觉,表达了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攽,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其诗风清新隽永,常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应作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际,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透露出一种隐士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利的追逐与对纯粹精神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寄王深甫》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友人的寄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在开篇,诗人提到公绰的志向,表明他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接着用滕薛的隐居生活作对比,暗示人与环境的关系。黄香的意象更是让人联想到古人的高洁,诗人希望能与之同列。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艅艎不挹浆,鹰隼非捕鱼”来表现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似乎在强调真正的志向与内心的追求并不需要依赖外在的物质条件。“物生各有宜,得志皆自如”,强调了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得志应该顺其自然,而不是盲目追求。
最后两句“怀君乏羽翰,临风一踌躇”则感情最为真挚,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诗的情境更加深邃,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绰志不欲:指出高尚的志向不在于追求物质。
- 滕薛非所居:隐士的生活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 黄香脱枳栖:古贤人脱离世俗,追求精神生活。
- 仍集东观书:即使如此,仍然保持学习的态度。
- 艅艎不挹浆:象征着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鹰隼非捕鱼:强调超脱于世俗的追求。
- 狐裘匪负薪:生活不必依赖奢华的物品。
- 鼎鬲宁柱车:比喻安定的生活。
- 物生各有宜: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 得志皆自如:理想的实现应自然随心。
- 违方易故常:追求物质容易使人迷失。
- 操末缪续初:在纷扰中迷失方向。
- 古贤贵相知:古人重视知己之情。
- 末俗随毁誉:现今的世俗价值观不稳定。
- 怀君乏羽翰:怀念朋友却无能为力。
- 临风一踌躇:在风中感到孤独而踌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艅艎不挹浆”比喻闲适的生活。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之美。
- 象征:黄香、鹰隼等意象具有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友谊的珍视,反映出对名利的超脱与对精神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绰:象征高尚志向。
- 滕薛:隐士生活的象征。
- 黄香:古人的高洁与孝道。
- 艅艎:闲适生活的象征。
- 鹰隼:象征自由与独立。
- 狐裘:生活的奢华与虚浮。
- 鼎鬲:生活的安定与踏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公绰的志向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追求高尚
C. 追求权力
D. 追求财富
答案:B -
“艅艎不挹浆”中的“艅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船
C. 一种山
D. 一种花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黄香”象征着什么?
A. 追求财富
B. 高洁的品格
C. 知识
D. 权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家庭的关注,情感更为细腻。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侧重于友谊与远行中的壮志豪情,情感表达则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