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赠别李唐卿)》

时间: 2025-01-19 20:10:47

秋兴连天,又还不分秋光老。

莼鲈犹好。

莫落秋归后。

有底从人,上马皆东首。

君知否。

阳关三奏。

消黯情多少。

意思解释

点绛唇(赠别李唐卿)

作者:廖行之 〔宋代〕

原文展示:

秋兴连天,又还不分秋光老。莼鲈犹好。莫落秋归后。有底从人,上马皆东首。君知否。阳关三奏。消黯情多少。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兴致连绵不绝,却又不知秋光已经渐老。莼菜和鲈鱼还是那么美味。不要等到秋天结束后再说。谁是那位离去的人,骑马时都朝东而去。你知道吗?在阳关三叠的曲调中,多少愁苦随着音符消散。

注释:

  • 莼鲈:莼菜和鲈鱼,指美味的水产,象征着美好的情谊。
  • 阳关:古代著名的关口,阳关三叠是指送别时的曲调,常用以表达离别之情。
  • 东首:指向东边去,象征着离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廖行之,字用之,号澹然,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而富有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词是廖行之为了送别好友李唐卿而作,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秋天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人情的交织。首句“秋兴连天”揭示了秋天带来的无限感慨,但随即又提到“秋光老”,暗示了时光流逝的无情。莼鲈的提及不仅仅是对美味的怀念,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莫落秋归后”一句,流露出一种对离别的警醒与不舍,仿佛在提醒朋友珍惜当下的相聚时光。

“有底从人,上马皆东首”描绘了离去的身影,仿佛每一个骑马的人都朝向东去,象征着远方与未来的追寻,而这一切又是那么的无奈和伤感。最后一句“阳关三奏”,让人感受到那种浓烈的离别情绪,音符中潜藏着难以言表的惆怅与不舍。

整首词通过优美的意象、清新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离别的苦涩,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秋天的兴致,感叹秋光渐老,暗示时间的无情。
    • 第二联提到莼鲈,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第三联通过“东首”暗示离别,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 最后一句通过音乐的意象,将情感升华至极致。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兴连天”与“秋光老”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对立。
    • 意象:莼鲈代表友情与美好回忆,阳关的音乐则代表离别的哀伤。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与离别的情感,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表达了深刻的离愁别绪。

意象分析:

  • 莼鲈:象征美好的友情与共度的时光。
  • 阳关:代表离别的悲伤与无奈,同时也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莼鲈”代表了什么?

      • A. 美食
      • B. 离别
      • C. 友谊
      • D. 时间
    2. “阳关三奏”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离别的曲调
      • C. 旅行的路线
      • D. 秋天的景象
    3. 诗中提到的“东首”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向西而去
      • B. 归家的心情
      • C. 离去与追寻
      • D. 旅行的计划

答案:

  1. C. 友谊
  2. B. 离别的曲调
  3. C. 离去与追寻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诗词对比

    • 廖行之的《点绛唇》与王之涣的《送友人》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注重秋天的细腻描绘,后者则更直接地表达离别之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