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

时间: 2025-01-04 09:42:27

中原荡分崩,壮哉刘越石。

连踪起幽并,只手扶晋室。

福华天意乘,匹磾生鬼蜮。

公死百世名,天下分南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刘琨
文天祥 〔宋代〕

中原荡分崩,壮哉刘越石。
连踪起幽并,只手扶晋室。
福华天意乘,匹磾生鬼蜮。
公死百世名,天下分南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刘琨的壮烈事迹,表达了对其的敬仰与怀念。诗中提到中原大地因战乱而四分五裂,刘琨如同一座伟岸的山峰般挺立,支持着晋朝的复兴。他在暗流涌动的时代中,凭借着个人的力量,试图扶持正义与秩序。即使最终英勇牺牲,他的名声依然流传百世,象征着南北战乱中的英勇与忠诚。

注释

  • 荡分崩:形容国家分裂、动荡不安。
  • 壮哉:赞美其伟大、壮观。
  • 刘越石:刘琨,字越石,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 幽并:指代幽州和并州,古代的地名。
  • 只手扶晋室:形容刘琨独自支撑晋朝的局势。
  • 匹磾:比喻无数的鬼怪与妖邪。
  • 公死百世名:意指刘琨即使死去,名声依然流传千古。
  • 天下分南北:指代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典故解析

刘琨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人物,他在历史上以忠诚和勇猛著称。诗中提到的“扶晋室”是指他为恢复晋朝的努力,反映了那一时期士人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感。在历史的洪流中,刘琨的事迹成为后人崇敬的楷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廷焕,号浩然,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积极参与抗元斗争,倡导民族团结,以诗歌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自由的渴望。在历史的动荡之中,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关切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刘琨》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宋朝面临元朝侵略的危机。文天祥通过刘琨的事迹,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臣的崇敬,激励后人要有英勇顽强不屈的精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刘琨的赞美,全方位地展现了他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英勇形象。诗的开篇“中原荡分崩”直接点明了历史的动荡背景,给人以紧迫感。接着用“壮哉刘越石”来引入刘琨的伟大,诗人对他的尊敬溢于言表。通过“连踪起幽并”的描绘,可以感受到刘琨在动乱中坚持自己的信念,试图为国家寻求希望和生机。

“只手扶晋室”更是突显了刘琨的孤独与坚定,他的努力似乎是逆流而行,但如此的坚持反而更显得可贵。紧接着,诗中提到“福华天意乘”,暗示了刘琨所处时代的复杂,既有天意的眷顾,也有历史的残酷。

最后两句“公死百世名,天下分南北”更是升华了整个主题,强调了刘琨的牺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历史的必然。刘琨的名字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成为后人铭记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而奋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原荡分崩:指代国家动荡、分裂的局面。
  2. 壮哉刘越石:称赞刘琨的伟大,展现诗人的景仰之情。
  3. 连踪起幽并:描绘刘琨在幽州和并州的活动,说明其行动的广泛与重要性。
  4. 只手扶晋室:强调刘琨的孤独奋斗,表明他的责任感。
  5. 福华天意乘:揭示历史的复杂性,暗示刘琨的努力与命运的交织。
  6. 匹磾生鬼蜮:指代各种阴暗势力,暗喻当时的社会动荡。
  7. 公死百世名:强调刘琨虽死但名声永存。
  8. 天下分南北:总结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呼应开头。

修辞手法

  1. 比喻:用“只手扶晋室”形象地表达了刘琨的伟大与孤独。
  2.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3. 夸张:如“公死百世名”,强调了刘琨影响的广泛性。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刘琨这一历史人物的崇敬,展现了他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坚定与勇气。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激励后人铭记忠贞和勇敢的精神,反映出民族团结与奋斗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分崩:象征国家的动荡与分裂。
  • 壮哉:代表崇高的理想与信念。
  • 扶晋室:象征对国家的拯救与责任感。
  • 百世名:象征历史的传承与永恒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刘琨所扶持的晋朝是哪个时期的朝代?

    • A. 西汉
    • B. 南北朝
    • C. 唐朝
    • D. 明朝
  2. 填空题:诗中提到“中原荡分崩”,这反映了当时的_____局面。

  3. 判断题:刘琨的名字在历史上被铭记,诗中提到“公死百世名”是对他的赞美。(对/错)

答案

  1. B
  2. 动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
    • 同样描绘历史英雄人物的壮丽与悲壮,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

对比两首诗,均通过历史人物的壮举展现了个人的英雄主义,但文天祥更多地聚焦于忠诚与牺牲,而王昌龄则侧重于边塞的豪情与壮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文天祥诗文集》
  • 《刘琨传》
  • 《南北朝历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