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簏道中》
时间: 2024-09-19 21:28: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簏道中
作者:刘过 〔宋代〕
竹舆哑轧晓烟收,
苍玉岩巉万里秋。
路转羊肠回草径,
溪分燕尾绕沙洲。
爱山有癖须还债,
觅句无工是不休。
晴得几时尤更好,
桂花蓓雷作针头。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薄雾中,竹制的轿子轻轻摇晃,
苍翠的山岩在万里秋景中显得格外巍峨。
小路蜿蜒曲折,草丛中隐约可见小径,
溪水分流,像燕子的尾巴绕过沙洲。
热爱山水的人,有情趣就必须付出代价,
寻求诗句的人,创作的艰难是不停歇的。
晴天有多少时光更显得美好,
桂花绽放,宛如针头般细小而精致。
注释:
- 竹舆:用竹子制成的轿子。
- 哑轧:形容轿子在行驶过程中咯吱作响的声音。
- 苍玉岩:形容山岩的颜色如同苍翠的玉石,给人以高冷的感觉。
- 羊肠:形容小路狭窄曲折,像羊肠一样。
- 燕尾:指溪水的形状,像燕子的尾巴。
- 癖:癖好。
- 还债:指对自己热爱的事物付出代价。
- 无工:没有工夫,表示艰辛和劳累。
- 蓓雷:桂花的一种形态,指未完全绽放的花蕾。
典故解析:
“爱山有癖须还债”中的“癖”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执着,这在古代文人中常见,表达了对山水的钟情与追求。古代诗人多以山水为题材,寄托个人情感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约1120年-约1180年),字子游,号白云山人,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刘过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诗歌成为他抒发情感与理想的载体。《大簏道中》则描绘了他在游历山水间的感悟,表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坚持。
诗歌鉴赏:
《大簏道中》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山水的壮丽。开篇以“竹舆哑轧晓烟收”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晨的静谧氛围,随着轿子的移动,诗人逐渐进入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画卷中。接下来的“苍玉岩巉万里秋”以苍翠的山岩描绘出秋天的广阔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宏伟。诗中的“路转羊肠回草径”则表现出小路的蜿蜒曲折,生动地描绘出山间的行旅情景。接着“溪分燕尾绕沙洲”生动形象,溪水的流动如同燕子的尾巴一样灵动,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而后两句“爱山有癖须还债,觅句无工是不休”则转向深刻的内心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创作的执着,显示了他对诗歌的追求与艰辛。最后两句“晴得几时尤更好,桂花蓓雷作针头”则在对自然美的赞美中,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期盼,桂花的细腻描写更是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舆哑轧晓烟收:清晨的薄雾消散,竹轿轻轻摇晃,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苍玉岩巉万里秋:描绘了秋天的山岩,形象而生动,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 路转羊肠回草径:小路的蜿蜒曲折,展现了行旅的艰辛与美丽。
- 溪分燕尾绕沙洲:溪水流动的形态形象如燕尾,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 爱山有癖须还债:表达对山水的热爱需要付出代价,反映了诗人的情感。
- 觅句无工是不休:创作的艰难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
- 晴得几时尤更好:对美好时光的期待,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桂花蓓雷作针头:细腻的桂花描写,象征着生活的细微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溪分燕尾”,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溪水的形态与燕子的尾巴相联系,生动形象。
- 对仗:在“路转羊肠回草径”与“溪分燕尾绕沙洲”中,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山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反映了他在追求美与艺术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展现了南宋文人对山水的深厚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舆:象征着古典雅致的旅行方式,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的向往。
- 苍玉岩:代表着巍峨壮丽的自然景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羊肠小径:象征着人生道路的曲折与艰辛。
- 桂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竹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 A. 木材
- B. 竹子
- C. 铁
-
“路转羊肠回草径”中的“羊肠”指什么?
- A. 羊的肠子
- B. 狭窄曲折的小路
- C. 羊群
-
诗人对山水的热爱是否需要付出代价?
- A. 是
- B. 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滕王阁序》(王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交流。
- 《滕王阁序》:同样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感慨,但更关注历史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