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登越州城楼》

时间: 2025-01-04 12:22:01

北风吹雪天尽头,苏州未了来越州。

越人夜乘剡溪舟,乌喙还念棲山不。

吴人哉酒登虎丘,窈窕万舞杂沮讴。

迤俪茂苑来长洲,不顾麋鹿苏台游。

我独忍冻城上楼,欲擒元济入蔡州。

铁骑突出风飕飕,越人惊倒吴人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雪登越州城楼
作者: 刘过 〔宋代〕

北风吹雪天尽头,
苏州未了来越州。
越人夜乘剡溪舟,
乌喙还念棲山不。
吴人哉酒登虎丘,
窈窕万舞杂沮讴。
迤俪茂苑来长洲,
不顾麋鹿苏台游。
我独忍冻城上楼,
欲擒元济入蔡州。
铁骑突出风飕飕,
越人惊倒吴人愁。

白话文翻译:

北风呼啸,雪花飘落,仿佛看不到尽头;
苏州的景色尚未结束,已来到越州。
越地的人夜晚乘坐剡溪的小舟,
乌鸦还记挂着栖息的山林。
吴地的人在虎丘畅饮,
轻盈的舞蹈与沮水的歌声交织。
蜿蜒的美丽园林延伸向长洲,
却不顾麋鹿在苏台嬉游。
我独自忍受寒冷,站在城楼之上,
想要将元济抓入蔡州。
铁骑疾驰,风声呼啸,
越地的人吓得不知所措,吴地的人忧愁不已。

注释:

  • 越州:即今浙江省越城区,是越国的故地。
  • 剡溪:位于浙江省,是越地著名的水域。
  • 乌喙:指乌鸦,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虎丘:苏州著名景点,因其形似虎而得名。
  • 麋鹿: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自然和灵动。
  • 元济:历史人物,象征着战斗和征伐。
  • 蔡州:指今河南省蔡甸,是刘过所寄寓的一个地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字宗道,号惟白,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和对时事的关注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具有较强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风大雪之际,作者登楼远眺,感受到越州的寒冷和忧虑,同时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北方与南方的不同风情,体现了南宋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大雪登越州城楼》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北风与大雪,展现了冬季的严寒,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寒冷的氛围。诗中的“北风吹雪天尽头”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艰难。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回望故土,发出深切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的“越人夜乘剡溪舟”,展现了越地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反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而“吴人哉酒登虎丘”则通过描绘吴地的饮酒作乐,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南北文化的差异与碰撞。诗人在这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中,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层递进,诗人通过对比与描写,展现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越人惊倒吴人愁”,更是将整个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历史变迁下人们的无奈与焦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风吹雪天尽头: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景象,突出了寒冷与孤独的感受。
  • 苏州未了来越州:表明作者从苏州出发,经历了旅途的艰辛。
  • 越人夜乘剡溪舟:描写越地的夜晚,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气氛。
  • 乌喙还念棲山不:乌鸦的思念成了对故乡的象征。
  • 吴人哉酒登虎丘:展示了吴地人们的生活情景,形成与越地的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南北文化、生活方式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在不同环境下的情感反应。
  • 意象:北风、大雪、剡溪、虎丘等意象,构建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场景。
  • 拟人:乌鸦的思念让自然景物充满了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风情,表露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变迁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风:象征着严寒和孤独。
  • :代表着纯洁与时光的流逝。
  • :象征着旅途与人生的无常。
  • 虎丘:体现了人文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麋鹿:代表自然的灵动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剡溪”位于哪个省份?

    • A. 浙江
    • B. 江苏
    • C. 安徽
    • D. 广东
  2. 诗中提到的“吴人”是在什么地方饮酒?

    • A. 虎丘
    • B. 岳阳
    • C. 长洲
    • D. 苏台
  3. “北风吹雪天尽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寒冷
    • C. 轻松与愉快
    • D. 忧虑与恐惧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读书示子聿》 by 陆游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刘过的《大雪登越州城楼》与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但刘过更侧重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而陆游则强调了读书与思考的重要性,展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刘过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