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清凉台寺》
时间: 2024-10-02 21:48: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清凉台寺
作者: 刘过 〔宋代〕
江南江北许多山,到处登临得凭栏。
老木渐丹青有信,怒涛冲岸水生寒。
倦游半世乌三匝,往事千年指一弹。
落日正西催上马,依依回首问长安。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清凉台寺的感受和思绪。江南和江北有许多美丽的山峰,随处都能找到可以凭栏远眺的地方。古老的树木渐渐变得苍劲有力,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激烈的潮水冲击着岸边,带来了寒冷的气息。作者在外游历了大半生,虽然周围的景色不断变化,过去的经历却如同一瞬间般易逝。夕阳西下,催促着他上马离去,依依不舍地回头询问长安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凭栏:指倚靠栏杆,通常指欣赏风景。
- 丹青:丹是红色,青是蓝色,指绘画,表示树木的色彩。
- 倦游:疲倦于游历,指作者在外游历的疲惫。
- 乌三匝:乌指乌鸦,三匝即三圈,形容游历多次。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象征着繁华与安定。
典故解析
- 长安:长安是唐代的都城,代表着繁华与安宁。在诗中,长安不仅是地名,更是一种归属感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德润,号苍涛,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过游历清凉台寺时,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感悟。
诗歌鉴赏
《登清凉台寺》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开头两句“江南江北许多山,到处登临得凭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享受。随着诗歌的发展,老树和怒涛的描写则转向了自然的力量与历史的沉淀,表现出一种苍凉与寒意。
诗中的“倦游半世乌三匝”体现了诗人对游历的厌倦,尽管经历丰富,但心底却生出一丝无奈与孤独。最后一句“依依回首问长安”,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思考与期盼,长安作为理想的归宿,寄托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层次分明,通过自然景观与个人经历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江北许多山:描绘了中国南北的山川美景,表达了广阔的自然。
- 到处登临得凭栏:表示到处都有可以观景的地方,流露出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
- 老木渐丹青有信:老树的色彩深厚,象征着岁月的积淀和历史的见证。
- 怒涛冲岸水生寒:激烈的潮水拍打岸边,带来寒意,暗示了自然的力量与人内心的孤寂。
- 倦游半世乌三匝:游历已久,感到疲惫,暗示人生的倦怠与无奈。
- 往事千年指一弹:过去的经历如同弹指之间,流露出对时间的思考。
- 落日正西催上马:夕阳西下,催促离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依依回首问长安:对长安的眷恋与问候,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木”比作历史的见证者,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树木和海浪似乎在诉说故事,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江南江北”和“倦游半世”,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展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以及对理想归宿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无常,代表着人生的高低起伏。
- 老木: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沉淀,传递出一种时间的厚重感。
- 怒涛:自然的力量,象征着人生中的波折与挑战。
- 长安:理想的归宿与稳定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刘过所描述的“老木”主要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历史与沧桑
C. 自然的美 -
填空题:诗中“倦游半世乌三匝”,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感受。
-
判断题: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惆怅与不舍。 (对/错)
答案
- B. 历史与沧桑
- 游历生活的疲惫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感受。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登清凉台寺》与《早发白帝城》: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登清凉台寺》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经历,而《早发白帝城》则突出了一种青春的活力与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刘过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帮助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