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风动高秋,草木抱悽恻。
唯此幽篁枝,含翠终自得。
虚心养直气,劲节凌寒色。
持以赠君子,愿言崇令德。
白话文翻译:
在高秋的霜风中,草木都显得悲伤和凄凉。
唯独这幽静的竹林,枝条青翠,自得其乐。
心胸开阔的人,能培养出正直的气节,
在寒冷中傲然挺立。
我将这竹子送给君子,希望你能崇尚高尚的品德。
注释:
- 霜风:秋天的寒风,带有霜气,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抱悽恻:草木因秋风而显得凄惨、忧伤。
- 幽篁:指幽静的竹林,竹子在这里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 养直气:培养正直的气节,体现出一种高尚的品德。
- 劲节:坚韧的节操,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 崇令德:崇尚高尚的品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绂,明代诗人,字子和,号渔隐,晚号清庐。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他的作品多关注君子之道和高洁品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王绂与友人廖纪善的交往之际,王绂以竹子象征君子的品德,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期望。
诗歌鉴赏:
《写竹赠廖纪善》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秋天凄凉景象的描绘,衬托出竹子在寒风中依旧挺拔的形象,表达了王绂对朋友廖纪善的赞美与期望。竹子自古以来就是高洁品德的象征,诗人借此以竹喻人,强调在逆境中仍然保持正直与坚韧的品格。
全诗以"霜风"和"高秋"开篇,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正是这种环境让竹子的形象愈发鲜明。接下来的对比手法,使得竹子在"虚心"与"劲节"的描写中,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持以赠君子”,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更是对友人品德的寄托。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超然的自我修养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风动高秋: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以凄凉之感。
- 草木抱悽恻:草木在秋风中显得悲伤,暗示自然的变化。
- 唯此幽篁枝:特意提到竹子,突出它的独特性。
- 含翠终自得:竹子在寒风中依然保持翠绿,象征着坚韧。
- 虚心养直气:强调心态的开放与正直的品德。
- 劲节凌寒色:竹子在寒冷中仍然挺立,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 持以赠君子:将竹子赠与君子,传达对友人的祝福。
- 愿言崇令德:希望友人能够崇尚高尚的品德。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竹子比喻君子的高洁品德。
- 对仗:如“虚心养直气,劲节凌寒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衬:通过对草木悲凉的描写,衬托竹子的高洁与坚韧。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君子品德的赞美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高洁、正直的品德,代表了君子之道。
- 霜风:象征秋天的冷清,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 草木: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竹子的坚韧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霜风动高秋”意指什么?
- A. 冬天的来临
- B. 秋天的到来
- C. 春天的气息
-
“唯此幽篁枝”中“幽篁”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
- B. 松树
- C. 荷花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友人的祝福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郑燮: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
- 《梅花》——王安石:通过描绘梅花的坚韧,传达出不屈的品格。
诗词对比:
- 王绂的《写竹赠廖纪善》与郑燮的《竹石》都以竹子为意象,但王绂更强调的是竹子在秋天的坚韧与高尚品德,而郑燮则将竹子与自身的坚韧精神结合,展现了个人的志向与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绂研究》
- 《竹文化与中国诗歌》
- 《王绂诗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