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即事十五首》

时间: 2025-01-04 07:48:41

端居念朋友,多病懒书题。

怀旧频搔首,看云独杖藜。

鱼沉秋水阔,鸿远暮天低。

直恐乖离久,相逢老少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即事十五首 赵蕃 〔宋代〕

端居念朋友,多病懒书题。 怀旧频搔首,看云独杖藜。 鱼沉秋水阔,鸿远暮天低。 直恐乖离久,相逢老少迷。

白话文翻译:

我静居时思念朋友,因多病而懒于书写。 怀念旧友时常搔首,独自看云拄着拐杖。 鱼儿沉入秋水广阔,鸿雁远飞暮天低垂。 只怕分离太久,再相见时老少难辨。

注释:

  • 端居:静居,闲居。
  • 懒书题:懒于书写,指因病或心情不佳而少写信或作诗。
  • 搔首:用手抓头,表示思索或焦虑。
  • 杖藜:拄着拐杖,藜是一种植物,其茎可做拐杖。
  • 鱼沉:比喻音信不通,如鱼沉入水底。
  • 鸿远:鸿雁飞得远,比喻远方的消息或远行的人。
  • 乖离:分离,离别。
  • 老少迷:老少难辨,指因久别重逢时难以辨认对方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作于病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久别重逢的忧虑。

创作背景: 赵蕃在病中感到孤独,思念远方的朋友,同时担心长时间的分离会导致重逢时的陌生感。这首诗反映了他在病中的心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病中的孤独和对朋友的思念为主题,通过“端居”、“多病”、“懒书题”等词语,描绘了作者病中的生活状态。诗中“怀旧频搔首,看云独杖藜”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也展现了他在病中的孤独和无奈。后两句“鱼沉秋水阔,鸿远暮天低”,运用了鱼沉鸿远的意象,比喻音信不通和远方的距离,加深了诗中的离愁别绪。最后一句“直恐乖离久,相逢老少迷”,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久别重逢的忧虑,担心时间的流逝会让彼此变得陌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端居念朋友,多病懒书题”:首句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在静居时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因病而懒于书写的心情。
  2. “怀旧频搔首,看云独杖藜”:第二句通过“搔首”和“看云”的动作,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3. “鱼沉秋水阔,鸿远暮天低”:第三句运用了鱼沉和鸿远的意象,比喻音信不通和远方的距离,加深了诗中的离愁别绪。
  4. “直恐乖离久,相逢老少迷”:最后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久别重逢的忧虑,担心时间的流逝会让彼此变得陌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沉秋水阔”和“鸿远暮天低”,通过鱼沉和鸿远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音信不通和远方的距离。
  • 对仗:如“鱼沉”对“鸿远”,“秋水阔”对“暮天低”,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病中的孤独和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久别重逢的忧虑。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鱼沉:比喻音信不通,如鱼沉入水底,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无法联系的无奈。
  • 鸿远:比喻远方的消息或远行的人,鸿雁飞得远,加深了诗中的离愁别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鱼沉秋水阔”比喻的是什么? A. 音信不通 B. 秋水广阔 C. 鱼儿游动 D. 秋天的美景 答案:A

  2. 诗中“鸿远暮天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平静 D. 惊讶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直恐乖离久,相逢老少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担忧? A. 时间流逝 B. 朋友变心 C. 自己生病 D. 无法相见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杜甫对远方弟弟的思念和担忧,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赵蕃《病中即事十五首》: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战乱背景下的无奈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赵蕃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杜甫等唐代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有助于对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