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来何闻,客去何嗔。左右前后惟此君。德不孤,必有邻。
白话文翻译:
客人来到这里,听到的都是我满心的欢喜;客人离去时,我却没有半分怨恨。身边的人,前后左右,只有你一位朋友。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邻居。
注释:
- 何闻:这里指“听到什么”。
- 何嗔:意为“有什么怨恨”。
- 惟此君:强调只有你这位朋友在身边。
- 德不孤: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
- 必有邻:必定会有同样品德的人作伴。
典故解析: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颜渊》。这句话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品德高尚的人自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人相伴,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风趣幽默、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生活哲理,深受读者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隐居于竹斋期间,诗人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及对品德的看重,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竹斋操》是杨万里在隐居生活中对友人情谊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以“客来何闻,客去何嗔”开篇,展示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热情和离去的淡然,体现了他对待友谊的宽容与洒脱。接下来的“左右前后惟此君”,则将焦点锁定在一位特别的朋友身上,暗示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真正的知己是多么难能可贵。
“德不孤,必有邻”则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讲述了道德与人际关系的相互影响。诗人以此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认为只要自身品德高尚,自然会有人愿意接近和陪伴。整首诗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道德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来何闻”:客人到来时,询问他们听到的事情,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心。
- “客去何嗔”:客人离去时,询问是否有怨恨,表现出宽厚的心态。
- “左右前后惟此君”:在众多的人中,唯有这位朋友最为重要,强调了友谊的珍贵。
- “德不孤,必有邻”:道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客来何闻,客去何嗔”,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疑问句体,强调诗人的态度与情感。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品德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客:代表朋友,象征着人际关系。
- 君:指代特别的朋友,体现了友谊的珍贵。
- 德:象征道德品质,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 邻:指代志同道合的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德不孤,必有邻”意指什么?
- A.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
- B. 孤独的人都没有品德
- C. 朋友越多越好
- D. 只有有钱人才有朋友
-
“左右前后惟此君”强调了什么?
- A. 诗人有很多朋友
- B. 只有一位特别的朋友
- C. 朋友都是陌生人
- D. 诗人喜欢独处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在友谊上更侧重于离别之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