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时间: 2025-01-01 14:31:27

健论开仍阖,清规高更寒。

抗章胡未报,忧世可能宽。

收用今宁晚,飞骞尚会看。

自怜千虑短,所愿一枝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健论开仍阖,清规高更寒。
抗章胡未报,忧世可能宽。
收用今宁晚,飞骞尚会看。
自怜千虑短,所愿一枝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与感慨。首句“健论开仍阖”,意指在健全的讨论中,事物的真相依然难以完全揭示;“清规高更寒”则传达出清高的规矩让人倍感寒冷。接下来的“抗章胡未报”说明诗人对世事的忧虑,认为即使有抗议也未必能得到回应;而“忧世可能宽”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放宽心态。后面两句“收用今宁晚”说的是对现有利益的珍惜,虽然晚来不如早来;“飞骞尚会看”则展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最后一句“自怜千虑短,所愿一枝安”则表露出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渴望安宁的心情。

注释

  • 健论:健全的议论或讨论。
  • :关闭,合拢。
  • 清规:清高的规矩或标准。
  • 抗章:抗议或反对的文书。
  • :何,表示疑问。
  • 宁晚:宁愿晚些。
  • 飞骞:指高飞的骏马,象征理想或未来的追求。
  • 千虑短:形容思虑众多却仍然短浅。
  • 一枝安:渴望内心的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心中充满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诗中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思考与感慨。作品表现了他对清高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对比,展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健论”引出主题,说明在理性的讨论中,真相依然难以捉摸,这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复杂社会时的无奈。接着,诗人用“清规高更寒”这一形象的比喻,传达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清高的标准让人感到无比孤独和寒冷。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对世事的忧虑,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尽管面对种种困扰,他依然希望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与安慰。通过“飞骞尚会看”,诗人传达了高飞的理想与未来的希望,尽管现实似乎让人感到窒息,但他仍然不愿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自怜千虑短,所愿一枝安”收尾,流露出脆弱与无奈的情感,表达了他渴望内心平静的深切愿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还反映了时代的困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健论开仍阖:在理性的讨论中,真相仍然难以揭示。
  2. 清规高更寒:高尚的标准让人感到孤独和寒冷。
  3. 抗章胡未报:即使有抗议也未必能得到回应。
  4. 忧世可能宽:希望能够放宽心态,减轻忧虑。
  5. 收用今宁晚:珍惜现有的利益,尽管来得晚。
  6. 飞骞尚会看: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7. 自怜千虑短:对自己思虑短浅的怜惜。
  8. 所愿一枝安:渴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规”比作寒冷的环境,突出孤独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保持了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如“飞骞”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忧虑与对内心安宁的渴望,展现了深沉的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敏感触觉。

意象分析

  • 健论:象征理性与智慧。
  • 清规:象征高尚与孤独。
  • 飞骞:象征理想与希望。
  • 千虑:象征思考的复杂性与脆弱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健论开仍阖”的意思是: A. 理论永远开放
    B. 理论即使开放也难以揭示真相
    C. 理论都是错误的
    D. 理论只存在于书本上

  2. “清规高更寒”中“寒”字的含义是: A. 气温低
    B. 孤独与冷漠
    C. 内心的愤怒
    D. 人际关系的疏远

  3.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悲观
    B. 无所谓
    C. 希望
    D. 恐惧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也表达了对社会的忧虑,但其情感更加沉重而悲凉,而杨万里则在忧虑中寻找希望与安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