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林和尚》

时间: 2025-01-17 09:14:24

披衲投金地,谈空湛远心。

生涯翻贝叶,踪迹寄巢禽。

法鼓喧朝梦,昙花雨夜吟。

几因观色相,物物自萧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巢林和尚
作者: 田登 〔明代〕
披衲投金地,谈空湛远心。
生涯翻贝叶,踪迹寄巢禽。
法鼓喧朝梦,昙花雨夜吟。
几因观色相,物物自萧森。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披着袈裟来到金色的土地,闲谈着空灵而深远的心境。
生活就像翻动贝叶一般,自己的踪迹寄托在巢中的鸟类。
法鼓在早晨的梦中回响,昙花在夜雨中轻吟。
多少次因为观察色相,万物之间都显得如此萧条寂静。

注释

  • 披衲:披上僧袍。
  • 金地:指圣地或美好的地方。
  • 谈空:讨论空灵的哲学。
  • 湛远心:清澈而深远的内心。
  • 生涯:生活或生存。
  • 翻贝叶:形容生活的翻转与变迁。
  • 踪迹寄巢禽:指自己的身影寄托在鸟类的巢穴中。
  • 法鼓:佛教中用来召集僧众的鼓声。
  • 昙花:一种花,象征短暂和美丽。
  • 观色相:观察事物的外在形态。
  • 物物自萧森:每一物都显得冷清寂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田登,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其深邃的思想及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对人生、宇宙及佛理的思考,常融合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辨。

创作背景

《巢林和尚》创作于田登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修行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在社会动荡和个人追求宁静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自然和宗教元素,表达了对内心平和的渴望。

诗歌鉴赏

田登的《巢林和尚》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领悟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开篇“披衲投金地”,表现了诗人身为僧人的身份,来到一个理想的环境,试图通过冥想和思考来达到内心的宁静。“谈空湛远心”更是道出了他对空灵心境的向往。整首诗在意象上自然而流畅,诗人用“生涯翻贝叶”来比喻生活的多变,暗示人生如同翻动书页,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

在诗中,法鼓的声音和昙花的短暂,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思想中对时间和存在的看法。在自然景观的描写中,诗人用“踪迹寄巢禽”表达了一种归属感与寄托,而“物物自萧森”则反映了对世事的深入思考与感慨,似乎在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淡然与宁静是多么重要。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静思中探索生命的意义,田登以其独特的视角,将自然、人生和宗教哲学结合,留下了值得深思的文化印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披衲投金地:僧人披上袈裟来到美好的地方,表明他在寻找一个理想的修行环境。
  2. 谈空湛远心:与人闲谈空灵的哲学,显现出他内心的深邃与宁静。
  3. 生涯翻贝叶:生活变幻不定,像翻动书页一样,隐喻人生的无常。
  4. 踪迹寄巢禽:自己的身影寄托在鸟类的巢中,表达一种归属感与对自然的眷恋。
  5. 法鼓喧朝梦:早晨的法鼓声响起,打破了梦境,象征觉悟与启迪。
  6. 昙花雨夜吟:象征短暂美丽的昙花在雨夜中吟唱,充满诗意与哲思。
  7. 几因观色相:多少次因为观察事物的外在而感到失落,反映对表象的不满。
  8. 物物自萧森:每一物都显得冷清寂寞,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翻动贝叶,传达变化无常的哲理。
  • 拟人:昙花在夜雨中吟唱,赋予自然以情感和生命。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人生的意义与内心的宁静,借助自然景物与宗教哲理,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态度的沉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归属和安全感。
  • 法鼓:代表觉醒和启迪。
  • 昙花:象征短暂与美丽的事物。
  • 色相:指事物的外在表象。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幅富有禅意的画面,既有自然的宁静,又有哲理的深邃,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披衲投金地”所指的环境是?
    A. 修行的地方
    B. 热闹的城市
    C. 农田
    D. 海边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昙花”象征着_____

  3. 判断题:诗中强调观察外在色相的重要性。 (对/错)

答案

  1. A
  2. 短暂与美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赠友人》:王维,体现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田登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着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田登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