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时间: 2025-01-01 14:53:39

大名终不灭,堕泪此山碑。

后进才非乏,风流尔足师。

古堂阴汉水,新路改城池。

回首隆中接,秋云两处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岘山
大名终不灭,堕泪此山碑。
后进才非乏,风流尔足师。
古堂阴汉水,新路改城池。
回首隆中接,秋云两处垂。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碑上铭刻的“大名”永不消亡,我在这里泪流满面。后辈的才华并不缺乏,你们的风流才华值得我效仿。古老的堂阁阴影下流淌着汉水,新修的道路改变了城池的面貌。回首往昔,隆中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秋天的云在两个地方低垂。

注释:

  • 大名:指的是“名声”,在此可以理解为历史上伟大的名声或杰出人物。
  • 堕泪:流下眼泪,表达感伤或怀念。
  • 后进:后来的年轻人才,指的是新的世代。
  • 风流:才华横溢,风度翩翩。
  • 古堂阴汉水:古老的堂阁位于汉水之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古代场景。
  • 隆中:指的是隆中,历史上有名的隐士之地,与诸葛亮有关。
  • 秋云:秋天的云,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考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明代诗人,字子华,号梦阳,常以豪放的风格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生感悟,作品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岘山》是在李梦阳游览岘山时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后辈才俊的期望,充满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岘山》运用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思与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大名终不灭”彰显了历史名声的永恒,而“堕泪此山碑”则引出了诗人对古人事迹的感怀。李梦阳在诗中提到“后进才非乏”,显示出他对年轻一代的认可与鼓励,暗含着对后辈的期望与祝福。

接下来的“古堂阴汉水,新路改城池”,通过对古老与现代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带给读者一种时空交错的感受。最后一句“秋云两处垂”则在意境上升华,秋云的低垂仿佛在诉说着离愁别绪,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考的氛围。

诗歌整体上融合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名终不灭:强调历史上伟大的名声永存不灭,体现出对历史的敬重。
  2. 堕泪此山碑:表达在这座山碑前,作者因感慨而泪流满面,显示出内心情感的深沉。
  3. 后进才非乏:后来的年轻人并不缺乏才能,暗示对新生力量的肯定。
  4. 风流尔足师:你们的才华风流,值得我学习与效仿。
  5. 古堂阴汉水: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古代场景,蕴含着历史的厚重。
  6. 新路改城池:新的道路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反映时代的变迁。
  7. 回首隆中接:回顾过去与隆中的联系,传达对历史的思考。
  8. 秋云两处垂:秋天的云朵低垂,营造出一种忧伤与思考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古堂阴汉水,新路改城池”,对仗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秋云”象征着离愁,让人产生联想,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对后辈的期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碑:象征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伟大人物的事迹。
  • 汉水:代表历史的流淌,承载着古老的文化。
  • 秋云:象征着忧伤与思考,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名”指的是?
    A. 地名
    B. 人名
    C. 名声
    D. 组织

  2. 诗人对“后进”的态度是?
    A. 消极的
    B. 否定的
    C. 期待的
    D. 不关心的

  3. “古堂阴汉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现代城市
    B. 古老的宁静
    C. 战争场景
    D. 自然灾害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但李梦阳的《岘山》更侧重于对后辈的期待和历史的传承,而王之涣则更多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壮志未酬。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梦阳诗集》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