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行雨》
时间: 2025-01-01 14:51:2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雷行雨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忆昨炎正中不融,元帅仗钺临山东。
万方嗷嗷叫上帝,黄屋已照睢阳宫。
呜呼吾君天所立,岂料四载犹服戎。
向巡会稽不到海,未省驾舶观民风。
定知谏诤有张猛,不可危急无高共。
自古美恶周必复,犬羊汝莫穷妖凶。
吉诘四奏元气通,德音夜发春改容。
雷雨一日遍天下,父老感泣霑其胸。
臣少忧国今成翁,欲起荷戟伤疲癃。
小游太一未移次,大树将军莫振功。
刘琨祖逖未足雄,晏球一战腥臊空。
诸君努力光竹素,天子可使尘常蒙。
君不见夷门山头虎复龙,向来佳气元葱葱。
白话文翻译:
回忆昨天正值夏天的炎热,元帅手持武器巡视东边。
四面八方的人们呼喊上帝,黄屋照耀着睢阳宫殿。
哎,我的君王立于天之上,怎料四年仍需披甲执兵。
巡游至会稽却未能到海边,未曾乘船观察民风民俗。
我知道谏言有张猛这样的忠臣,不可在危急之时缺乏高人。
自古美恶总会有复兴,狗羊们啊,你们莫要穷凶极恶。
吉祥的祭祀四次奏响元气通达,德音夜里传来春天的变容。
雷雨在一天之内遍及天下,乡亲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年轻时忧国,现在已成白发苍苍的翁,想举起武器却力不从心。
小游太一的祭典未能移次,大树将军却无功可振。
刘琨和祖逖的英雄气概不足以称雄,晏球一战的腥风血雨空成往事。
希望诸君努力光明正大,天子可以使得尘埃常常蒙蔽。
你不见夷门山头的虎又变成了龙,往日的佳气依然繁茂。
注释:
- 元帅: 指统领军队的高级将领。
- 钺: 一种古代的武器,象征权力和威严。
- 嗷嗷: 形容人们的呼喊声。
- 黄屋: 指皇帝的居所,象征王权。
- 吴君: 指作者的君主,表达对君主的忧虑。
- 张猛: 典故中的忠臣,象征忠诚的谏言。
- 吉诘: 指祭祀,表示对神灵的敬仰。
- 雷雨: 象征天降甘霖,寓意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孟弼,号天外,宋代诗人,出身于一个地方官吏家庭。他的诗作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风格多样,兼具古雅与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作者借古喻今,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君主的不满,反映了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歌鉴赏:
《雷行雨》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诗。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炎热夏日,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民众的生活状态。诗中多次提到国家的危机和君主的责任,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忧虑。
开篇以“忆昨”引入,迅速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时代背景中。接着通过描绘元帅的威武与民众的呼喊,展现了国家的紧张氛围,也暗示了对现任君主的期望和失望。诗人以“呜呼吾君天所立”表达了对君王的无奈与期盼,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如刘琨、祖逖等的提及,强调了历史的反复与英雄精神的缺失,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渴望。最后,诗人以“雷雨一日遍天下”结束,寓意希望与重生,突显了对国家繁荣、民众福祉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忧虑又有希望,既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也对未来的期待,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昨炎正中不融: 回忆炎热的夏天,却感到心情沉重。
- 元帅仗钺临山东: 统帅手持武器巡视,显示出当时的紧张局势。
- 万方嗷嗷叫上帝: 四面八方的人们在呼喊,暗示社会动荡。
- 黄屋已照睢阳宫: 皇帝的权威象征,显示出对统治者的期待。
- 呜呼吾君天所立: 对君主的感慨与不满,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向巡会稽不到海: 描述巡游未能到达海边,反映对民情的无能为力。
- 定知谏诤有张猛: 说明忠诚的谏言对国家的重要性。
- 自古美恶周必复: 历史的规律,总会有美恶的回归。
- 雷雨一日遍天下: 象征天降甘霖,寓意国家的繁荣和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万方嗷嗷叫上帝”。
- 比喻: “雷雨”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国家的复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对君主的期望,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诗人深切关心民生,渴望国家能够和平繁荣,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与历史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雷雨: 象征着国家的复兴与希望,代表着天意与民心。
- 元帅: 表现出权力与责任的象征。
- 黄屋: 皇权的象征,寄托了对统治者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元帅”指的是谁?
- A. 皇帝
- B. 将领
- C. 士人
- D. 民众
-
“雷雨一日遍天下”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灾难
- B. 希望与复兴
- C. 战争
- D. 平静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谁?
- A. 关羽
- B. 刘琨与祖逖
- C. 李白
- D. 杜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但在情感上更为沉重,而陈与义的《雷行雨》则在忧虑中寄托了希望,彰显了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与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