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再示佳什不敢虚辱厚赐谨再用韵》

时间: 2025-01-01 13:40:04

先生明经今蔡义,念佛仍师大势至。

食菜不待周颙书,要断贪杀兼自卫。

颜回平生拾堕尘,蓼虫食蓼忘其辛。

先生种福我无祸,成佛定是同功人。

两诗见戒言甚苦,肯赋黄鸡啄秋黍。

从今但见懒残芋,不敢求尝鉴虚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先生明经今蔡义,念佛仍师大势至。
食菜不待周颙书,要断贪杀兼自卫。
颜回平生拾堕尘,蓼虫食蓼忘其辛。
先生种福我无祸,成佛定是同功人。
两诗见戒言甚苦,肯赋黄鸡啄秋黍。
从今但见懒残芋,不敢求尝鉴虚羜。


白话文翻译:

老师明白经义,如今的蔡义,念佛依然是大势至。
吃菜不必仰赖周颙的书籍,要断绝贪欲与杀戮,也要自我防卫。
颜回一生都在拾取落尘,而蓼虫在食蓼时却忘记了它的辛苦。
老师种下的福气让我无灾无祸,成佛的人定是有同样的功德。
两首诗的戒言让人感到非常刻苦,甘愿为黄鸡啄食秋天的黍米。
从今以后只见懒散的残芋,不敢再去尝试鉴别虚假的羜。


注释:

  • 明经:指通晓经典。
  • 蔡义:指蔡邕,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 念佛:指修行念佛,通常指念阿弥陀佛。
  • 周颙:周颙,东晋的名士,以其文章著称。
  • 贪杀:指贪婪和杀戮。
  • 颜回:孔子的弟子,知名的仁者。
  • 蓼虫:指一种害虫。
  • 黄鸡啄秋黍:用来形容甘愿接受艰苦的生活。
  • 虚羜:虚假或伪装的东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明,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佛教为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社会动荡,士人心中渴望宁静与智慧,诗中流露出对佛教思想的追求,以及对贪欲与杀戮的反思,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与义的《蒙再示佳什不敢虚辱厚赐谨再用韵》以其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整首诗通过对佛教思想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世俗贪欲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念佛仍师大势至”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也突显出其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对于“食菜不待周颙书”的表述,诗人强调了自我修行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在追求精神境界时,不必依赖外在的学识和名声。

同时,诗中提到的“颜回平生拾堕尘”与“蓼虫食蓼忘其辛”则通过历史典故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传达了人应当如同颜回般谦卑,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在结尾部分,诗人通过“从今但见懒残芋,不敢求尝鉴虚羜”,进一步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警惕,提醒人们应当珍惜简单的生活,不要追求虚幻的荣华富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思考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明经今蔡义”:老师明白经典之义,今日的蔡义。
  2. “念佛仍师大势至”:念佛依然是大势至的教导。
  3. “食菜不待周颙书”:吃菜不必仰赖周颙的书籍。
  4. “要断贪杀兼自卫”:要断绝贪欲和杀戮,也要自我保护。
  5. “颜回平生拾堕尘”:颜回一生在拾取落尘。
  6. “蓼虫食蓼忘其辛”:蓼虫在食蓼时却忘记了辛苦。
  7. “先生种福我无祸”:老师种下的福气让我无灾无祸。
  8. “成佛定是同功人”:成佛的人定是有同样的功德。
  9. “两诗见戒言甚苦”:两首诗的戒言让人感到非常苦。
  10. “肯赋黄鸡啄秋黍”:甘愿为黄鸡啄食秋天的黍米。
  11. “从今但见懒残芋”:从今以后只见懒散的残芋。
  12. “不敢求尝鉴虚羜”:不敢再去尝试鉴别虚假的羜。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比喻表达对佛教的理解和对贪欲生活的拒绝。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和佛教典故,使诗意更加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反对世俗贪欲,倡导简朴和道德修养,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与实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经:象征智慧与学问。
  • 念佛:代表内心的信仰和修行。
  • 蓼虫:象征生活中的艰辛与困扰。
  • 黄鸡、秋黍:代表自然与生活的朴素。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容,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哲理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颜回”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名字? a. 孔子的弟子
    b. 汉朝皇帝
    c. 南宋诗人

  2. 诗中强调的“要断贪杀兼自卫”主要表达什么思想? a. 追求名利
    b. 节制欲望
    c. 保持沉默

  3. 诗的最后一句“不敢求尝鉴虚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渴望物质
    b. 对虚假生活的警惕
    c.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王维《鹿柴》:展现自然与内心宁静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陈与义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但陈与义更侧重于佛教思想的探讨,而陶渊明则更多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陈与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