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学山》

时间: 2025-01-17 10:25:38

栖贤古招提,十里巨松阴。

栋宇自隋氏,悠悠岁月深。

唐人范生画,风雨欲剥侵。

相传金仙趾,玉质存至今。

星黑夜正午,异物为华灯。

意思解释

题三学山

作者:刘望之 〔宋代〕

原文展示:

栖贤古招提,十里巨松阴。
栋宇自隋氏,悠悠岁月深。
唐人范生画,风雨欲剥侵。
相传金仙趾,玉质存至今。
星黑夜正午,异物为华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古老的招提寺,庇荫着巨大的松树,十分幽静。这里的建筑来自隋朝,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唐代画家范宽的山水画在风雨中显得愈发苍老、斑驳。传说中的金仙足迹在此留下,至今仍保留着那玉石般的质感。夜空中星星点点,正午的阳光照耀下,似乎有异物变成了华丽的灯光。


注释:

  • 栖贤:栖息的贤士,指修道之人或有德之士。
  • 招提:古寺的名称,意为招引贤士的地方。
  • 栋宇:房屋的结构,这里指的是寺庙的建筑。
  • 隋氏:指隋朝,历史上存在的朝代。
  • 风雨欲剥侵:指风雨侵蚀,形容时间的流逝。
  • 金仙:道教中传说的仙人,象征着高尚与超脱。

典故解析:

  • 范生画:指唐代著名画家范宽,他的山水画作品《溪山行旅图》极具影响力。
  • 金仙趾:传说与道教仙人有关,象征着神秘与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望之,宋代诗人,作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常常融合道教思想,体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刘望之游历三学山时创作,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历史的感慨,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历史悠久的寺庙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题三学山》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古寺的崇敬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诗人以“栖贤古招提,十里巨松阴”描绘出一个静谧的环境,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文化底蕴。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对建筑的描写和对名家画作的提及,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诗中提到的“唐人范生画”,不仅仅是对艺术的赞美,更是一种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思索。最后两句则将现实与神秘结合,既有对“金仙”的传说,暗示着超越尘世的追求,同时也用“星黑夜正午,异物为华灯”展现出一种奇幻的自然景象,令人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栖贤古招提:古老的招提寺是贤士的栖息之地,暗示这里的文化氛围。
  2. 十里巨松阴:巨大的松树为寺庙提供了遮蔽,象征着清幽的环境。
  3. 栋宇自隋氏: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显示出岁月的沧桑。
  4. 悠悠岁月深:时间的流逝让历史变得深邃而厚重。
  5. 唐人范生画:提到著名的唐代画家,强调文化的传承。
  6. 风雨欲剥侵:描绘时间的侵蚀,给人以历史感。
  7. 相传金仙趾:传说中仙人的足迹,寓意着高尚与神秘。
  8. 玉质存至今:传说的遗迹至今仍保留着珍贵的价值。
  9. 星黑夜正午,异物为华灯:将夜空与日间光辉结合,创造出奇幻的意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栖贤古招提,十里巨松阴”,工整对称。
  • 比喻:星与灯的比喻,暗示光明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以及对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招提: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巨松:自然与生命的象征,代表了坚韧与长久。
  • 金仙:道教文化的象征,代表了理想的超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唐人范生”指的是哪位画家?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范宽
    • D. 王维
  2. “栖贤古招提”中的“贤”是指什么?

    • A. 贤良淑德之人
    • B. 贫穷的流浪者
    • C. 普通百姓
    • D. 诗人自己

答案

  1. C. 范宽
  2. A. 贤良淑德之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 - 赵孟頫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题三学山》和王维的《终南别业》,两者都描写了自然和人文,王维更侧重于个人的隐逸情怀,而刘望之则更加注重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选编与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诗词与文化的关系

希望这份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题三学山》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