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迸月
原文展示
迸月川鱼跃,开云岭鸟翻。
径斜荒草恶,台废治花繁。
白话文翻译
月光照耀下,江边的鱼欢快地跃出水面;
云雾缭绕中,山岭上的鸟儿在翻飞。
小径倾斜,荒草丛生令人厌恶;
台阶已废弃,只有繁茂的花儿在生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迸月:指月光洒落,形态似乎在迸发。
- 川:指河流,这里特指水面。
- 鱼跃:鱼跳出水面,表现生机。
- 开云:云层散开,光线透出。
- 岭:山脊,指高处的山。
- 翻:翻腾,飞舞的样子。
- 径斜:小路倾斜。
- 荒草:杂草,生长不整齐的草。
- 恶:厌恶、不喜欢。
- 台废:台阶已废弃。
- 治:指修整、管理。
- 花繁:花儿繁茂,象征生命力顽强。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生机与衰败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环境变化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倡导新法以振兴国家。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内容涉及社会、人生、自然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迸月》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重要时期,诗中反映出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可能与他当时的治国理政的经历有关。诗中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的对比,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迸月》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诗作。开篇通过“迸月川鱼跃”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这一景象让人感受到月光的皎洁与水波的灵动,仿佛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开云岭鸟翻”描绘了高空飞翔的鸟儿,进一步加强了自然的生气与动态,暗示着一种自由的精神。
然而,后两句则转向现实,展现了与生机形成对比的荒凉。“径斜荒草恶”表达了对环境被荒废的厌恶,暗示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忽视。最后一句“台废治花繁”则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管理失误,虽然花草生长茂盛,但却是无人打理的结果,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类活动的思考,提示我们应当珍惜与保护自然环境,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迸月川鱼跃:描绘了月光照耀下,水面上鱼跃的生动场景,体现了自然的生机。
- 开云岭鸟翻:展现了高空飞翔的鸟儿,表达了自由与活力。
- 径斜荒草恶:小路倾斜,荒草丛生,反映了环境的恶化与人类的疏忽。
- 台废治花繁:虽有繁花盛开的景象,但台阶的废弃代表着管理的失误与自然的失控。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生机与荒废)、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相联系)等修辞手法,增添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迸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的反思,以及对和谐共生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鱼: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鸟:象征着自由与追求。
- 荒草:象征着被忽视与衰败的环境。
- 花: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鱼的状态是什么?
- A. 沉睡
- B. 跳跃
- C. 游泳
- D. 潜水
-
“台废治花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繁花的赞美
- B. 对环境的厌恶
- C. 对管理的失误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向往
-
诗中提到的“荒草”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的自然
- B. 被忽视的环境
- C. 生命的活力
- D. 和谐的关系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王安石的《迸月》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杜甫则结合了社会现实的忧虑,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