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雨
王安石
灵场奔走尚无功,
去马来车道不通。
风助乱云阴更密,
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洫今多废,
下户京囷久已空。
肉食自嗟何所报,
古人忧国愿年丰。
白话文翻译:
在田间奔走却毫无收获,
交通阻断,马车无法通行。
狂风助长乌云,更加阴沉,
河水争相上涨,气势更为雄壮。
平日的水沟如今多已荒废,
农家仓库早已空空如也。
肉食之人自叹无以回报,
古人忧国,希望年年丰收。
注释:
- 灵场:指农田或田地。
- 奔走尚无功:指在田地里忙碌但没有收获。
- 去马来车:指交通不便,马车无法通行。
- 阴更密:阴云更加浓厚。
- 气尤雄:指水势仍然很强大。
- 沟洫:指水沟和排水设施。
- 京囷:指农家的粮仓。
- 肉食自嗟:指富人或掌握权利的人感叹。
- 古人忧国愿年丰:古代的人忧虑国家的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者。他倡导变法,主张富国强兵,提倡实用主义,文学上以诗、文、词、赋著称,风格清新、质朴。
创作背景:
《苦雨》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农民困苦的现实。由于天气恶劣,雨水过多,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导致粮食短缺,农民生活艰难,诗中表现出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
诗歌鉴赏:
《苦雨》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展现了王安石深切的社会关怀和对农民生计的关注。诗中描绘了一个雨水滂沱的景象,田间的劳动者辛苦奔波,却因恶劣的天气而毫无收获,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也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中“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压抑阴沉的氛围,仿佛在呼应着人们的焦虑与无奈。
接着,诗人通过“平时沟洫今多废”,指出在特殊时期,平日的水利设施也因失修而无法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困境。而“肉食自嗟何所报”则体现了王安石对富人及权贵的批判,他们虽然身处优越,却无力回报社会与国家。最后一句“古人忧国愿年丰”更是将诗中的焦虑升华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强调了历史的延续性与责任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构思精巧,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场奔走尚无功:田地里辛苦奔波却没能得到收获。
- 去马来车道不通:交通阻塞,马车无法通行,暗示出外界的困难。
- 风助乱云阴更密:狂风加剧了乌云的浓厚,象征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 水争高岸气尤雄:河水上涨,气势雄伟,暗示着自然力量的强大与无情。
- 平时沟洫今多废:平时的排水系统如今多已荒废,反映出社会的崩坏。
- 下户京囷久已空:农家的粮仓早已空荡荡,表现出粮食短缺的现实。
- 肉食自嗟何所报:富人感叹自己无以回馈国家,显示出对社会责任的缺失。
- 古人忧国愿年丰:古人历史上也曾忧虑国家,希望每年都有丰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命运相联系,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
- 对仗:如“去马来车”和“风助乱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描绘水的“争”与“雄”,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艰难生存的困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与呼唤,强调了历史传承中的忧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场:象征着农业生产与农民生计。
- 风、云、水:三者共同构成了自然力量的象征,表达了自然的无情与强大。
- 沟洫:代表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依赖,暗示着社会的基础设施。
- 肉食:象征富裕阶层,反映出社会的不平等与责任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的《苦雨》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 A. 自然风光 B. 人民困苦 C. 个人情感
- 诗中提到的“肉食”指的是? A. 农民 B. 富人 C. 官员
- 诗中“平时沟洫今多废”指的是什么? A. 基础设施的破坏 B. 食物的短缺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但更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悲痛。
- 李白的《将进酒》:则从另一角度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及时行乐的态度,反映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宋代诗词选读》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