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益上人南归》

时间: 2025-01-19 17:40:16

苦行不求知,清吟祗自怡。

来寻白马寺,去作紫衣师。

弟子邀升座,山人觅赠诗。

还思渡杯处,明月满须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益上人南归
王立道 〔明代〕

苦行不求知,清吟祗自怡。
来寻白马寺,去作紫衣师。
弟子邀升座,山人觅赠诗。
还思渡杯处,明月满须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僧人的送别情感。诗中提到,苦行僧不求名利,只在清吟中自得其乐。他来白马寺寻求静谧,去之后将成为一位身着紫衣的高僧。弟子们邀请他坐上高座,而这位山人则希望能留下几首诗作作为赠送。最后,诗人还回忆起在渡杯之处的情景,明月照耀着须弥山,令人感慨不已。


注释:

  • 苦行:修行者不懈地追求道德和精神的提升。
  • 清吟:清静的吟唱,指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白马寺:著名的佛教寺庙,代表寻求精神寄托的地方。
  • 紫衣师:指高僧,通常穿紫色袍子,象征尊贵。
  • 升座:指在宗教仪式中被邀请坐上高位,通常代表尊重。
  • 山人:指隐居的高人。
  • 渡杯:可能指在饮酒时的场景,通常象征友谊与别离。
  • 须弥:须弥山,佛教中的圣山,象征高远和神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立道是明代的诗人,以作品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多以禅宗思想为核心,善于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王立道送别一位高僧之时,反映了他对高人风范的敬仰以及对离别的感慨。在当时宗教盛行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追求与理解。


诗歌鉴赏:

《送益上人南归》是一首充满禅意的送别诗。全诗以“苦行”开篇,展现了高僧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而“清吟”则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绘高僧的归途,反映出对其信仰与修道生活的尊重。

接着,诗人提到白马寺,这不仅是对高僧修行地的描述,更暗含了对宗教文化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紫衣师”,则象征着高尚与智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高僧的崇敬之情。

“弟子邀升座,山人觅赠诗”一句,展现了高僧在弟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同时也反映出人际之间的温情与文化传承。最后一句“还思渡杯处,明月满须弥”则在景物描写中寄托了思念与祝福,明月与须弥山的意象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整首诗不仅有对高僧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是一幅充满哲理的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苦行不求知:高僧以苦行作为修行方式,不追求世俗的知识和名利。
  2. 清吟祗自怡:在宁静的吟唱中找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3. 来寻白马寺:特意来到白马寺,寻找精神的栖息之处。
  4. 去作紫衣师:离开之后将成为一位身穿紫衣的高僧。
  5. 弟子邀升座:弟子们邀请他坐上高位,表示对他的尊重。
  6. 山人觅赠诗:这位隐者希望能留下几首诗作作为赠送。
  7. 还思渡杯处:回忆起曾经在渡杯时的欢乐时光。
  8. 明月满须弥:明月照耀着须弥山,象征着高远与清澈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苦行”与“清吟”,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明月与须弥山的意象,象征着高洁、理想与追求的境界。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苦行:象征着追求真理与精神升华的艰难修行。
  2. 清吟:代表了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3. 白马寺:象征着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
  4. 紫衣师:象征着高僧的智慧与崇高。
  5. 明月:象征着纯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马寺”是指什么? A. 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
    B. 一处风景名胜
    C. 一位高僧的住所

  2. 诗中“紫衣师”指的是?
    A. 一位普通僧人
    B. 一位高僧
    C. 诗人自己

  3. “明月满须弥”中的“须弥”是指?
    A. 一种植物
    B. 佛教中的圣山
    C. 一种饮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山中送别》 王之涣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友人》中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但更侧重于友谊的温情与人生的感慨;而王立道的《送益上人南归》则更加注重于宗教和修行的主题,展现了对高僧的崇敬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王立道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