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山房十首》

时间: 2025-01-01 15:11:52

俄顷钟声到枕边,朦胧晓色试霜天。

披衣欲起浑无事,赢得平明一觉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宜兴山房十首
作者: 李曾伯

俄顷钟声到枕边,
朦胧晓色试霜天。
披衣欲起浑无事,
赢得平明一觉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晨的宁静时刻。刚刚听到钟声传到耳边,模糊的晨光透出一丝霜寒。虽然想要披衣起床,但却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事情需要去做,因此又沉沉入眠,享受这清晰明亮的梦境。

注释:

  • 俄顷:指短暂的时间,瞬间。
  • 钟声:寺庙或钟楼的钟声,常用于早晨提醒人们起床。
  • 朦胧:形容模糊不清,通常指光线或景色。
  • 晓色:晨曦、清晨的光景。
  • 霜天:霜冷的天气,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披衣:穿上衣服,准备起床的动作。
  • 赢得:得到了,获得的意思。
  • 平明:清晰明亮的状态。
  • 一觉眠:形容沉沉入睡,或指一整觉的睡眠。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特别的历史典故,但它通过钟声和晨曦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清晨宁静时光的珍视。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规律,而晨光则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约960-1020),字子华,号曾伯,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和古体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曾伯隐居于宜兴的山房时期,反映了他在自然中与世无争的心态。诗中描绘的情景,正是他在山房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句的结构,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开头两句“俄顷钟声到枕边,朦胧晓色试霜天”勾勒出一个清晨的场景。钟声和晨光都是时间的象征,钟声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开始,而晨光则为这一天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接下来的“披衣欲起浑无事”表达了诗人面对清晨的心态,虽然想要起床,但又觉得没有特别的事情要去做,体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赢得平明一觉眠”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总结,诗人宁愿在清晨的宁静中沉沉入睡,享受这份平静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钟声和晨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自然的热爱,是一种对简朴生活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俄顷钟声到枕边:钟声在瞬间传到耳边,营造出一种清晨的气氛。
  2. 朦胧晓色试霜天:晨曦朦胧,带着霜冷的气息,暗示着清晨的寒意。
  3. 披衣欲起浑无事:虽然想要起床,却发现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做,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4. 赢得平明一觉眠:最终选择在清晰明亮的晨光中继续入睡,享受这无忧无虑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二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晓色”似乎在“试霜天”,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意象:钟声、晨光、霜天等意象交织,构成了清晨的宁静和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晨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找到的内心平和与满足。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规律。
  • 晓色: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霜天:传递出清冷与宁静的氛围。
  • 平明:象征着清晰和明亮的状态,反映诗人内心的明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俄顷”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 A. 瞬间
    • B. 很久
    • C. 逐渐
  2. 诗中“披衣欲起”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期待
    • B. 无奈
    • C. 悠闲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城市生活的批判
    • B. 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宁静的诗篇。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王维: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但李曾伯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而王维则更多地融入哲理性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