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诸友登贤隐山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1-19 23:51:12

薄暮经行处,千岩落照深。

孤松秀云壑,众草莽寒林。

故里登高兴,平居怀旧吟。

风前一感慨,不异古人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暮经行处,千岩落照深。
孤松秀云壑,众草莽寒林。
故里登高兴,平居怀旧吟。
风前一感慨,不异古人心。

白话文翻译:

在薄暮时分走在这条山路上,千山万岭的落日映照深远。
孤独的松树在云雾缭绕的山谷中显得格外秀美,
茂密的草木和寒冷的树林相伴而生。
回到故乡登高的兴致,平时就常常吟诵怀旧的诗句。
在风中感慨万千,这种心情与古人并无二致。

注释:

  • 薄暮: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 经行:行走,经过。
  • 千岩:千山万岭,形容山势险峻。
  • 落照:夕阳西下的光辉。
  • :秀丽,形容松树的清秀。
  • 云壑:云雾缭绕的山谷。
  • 众草莽寒林:茂密的草木和寒冷的树林,描绘自然景象。
  • 故里:故乡。
  • 登高:登高望远,古人常在重阳节登高。
  • :吟咏,吟唱诗句。
  • 感慨:感慨万千,心中感触颇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景明,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作者与友人一同登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古人情怀的共鸣。此时节是中国传统的登高祈福节日,诗中流露出对岁月的感慨和追忆。

诗歌鉴赏:

何景明的《九日同诸友登贤隐山五首 其五》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描绘了薄暮时分千山落日的壮丽景象,孤松与云壑的细腻对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作者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将山的苍翠与自己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回忆起故乡的登高兴致,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感慨。这种情感在风中荡漾,唤起了与古人同样的情怀。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更是对人类共同情感的描绘,表现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

整首诗虽然短小,却充满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展示了明代诗人追求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特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暮经行处:在傍晚时分走到这里,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即将来临的夜晚。
  2. 千岩落照深:描绘了落日映照在千山上的深邃景色,表现出壮丽的自然。
  3. 孤松秀云壑:孤独的松树在云雾缭绕的山谷中显得格外美丽,象征着孤高与坚韧。
  4. 众草莽寒林:茂密的草丛和寒冷的树林让人感受到山野的生机与冷峻。
  5. 故里登高兴:回忆起在故乡登高的快乐,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6. 平居怀旧吟:平常生活中也常常吟咏怀旧的诗句,表明思乡之情。
  7. 风前一感慨:在风中感慨万千,表露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8. 不异古人心:与古人相同的情感,传达了一种跨越时代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比作孤独而秀丽的存在,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孤松秀云壑,众草莽寒林”,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如“故里登高兴,平居怀旧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历史的内在联系。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暮: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 千岩:代表自然的壮丽与多变。
  • 孤松:象征孤独、坚韧和高洁的人格特质。
  • 故里:代表归属感与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松”最能代表什么? A. 孤独和坚韧
    B. 热情和活力
    C. 忧伤和失落

  2. 诗中“千岩落照深”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昏暗的夜晚
    B. 壮丽的自然景色
    C. 纷繁的城市生活

  3.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A. 怀念和向往
    B. 冷漠和无情
    C. 失望和悲伤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倾向于宁静的心境。而何景明的诗则更强调对故乡的情感和对古人心境的共鸣,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