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汤伯纪侍郎二首》

时间: 2025-01-14 09:11:10

仗下鸣曾惊众听,省中语不愿人传。

骚留屈子芳菲在,史视胡公粪土然。

士到后凋方见节,世除勇退别无仙。

遥知洛下诸君子,应笑侬诗老放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汤伯纪侍郎二首

仗下鸣曾惊众听,
省中语不愿人传。
骚留屈子芳菲在,
史视胡公粪土然。
士到后凋方见节,
世除勇退别无仙。
遥知洛下诸君子,
应笑侬诗老放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与文学的思考。诗中提到,曾经在军中出声惊动众人,而如今在朝廷的言语却不想被人传播。屈原的才华和名声依然留存,然而历史对胡公的看法却如同粪土一般。士人到了年老时才显得有节操,世间除了勇退的人外再无高人。遥想洛阳的诸君子,想必会嘲笑我这老朽的诗作。

注释

字词注释

  • 仗下:指军队的阵营或指挥之下。
  • 省中:指朝廷或官员所在的地方。
  • :指《离骚》,屈原的著名作品。
  • 屈子:指屈原。
  • 胡公:指历史上的胡公,代表某些被贬低的历史人物。
  • 粪土:比喻非常贬低的事物。
  • 士到后凋:士人到老年才显露出节操。
  • 遥知:远远知道。
  • :我,指诗人自己。

典故解析

  •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以忧国忧民而自杀而著称,代表了高尚的情操与文学。
  • 胡公:历史上被贬低的人物,象征着一些有才华但被忽视或贬低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青山,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内容丰富、风格独特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诗以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当时政治、文化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士人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诗中透露出对同道者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自嘲。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寄汤伯纪侍郎二首》通过对士人理想和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官场腐化和文学价值的感慨。诗的开头以“仗下鸣曾惊众听”引入,暗示了他过去在军中声势浩大的日子,而现在在朝廷中的沉默和不愿意被传播的态度,表现出对官场的失望。接着提到屈原的芳香仍在,表现了对古代优秀诗人的敬仰,同时用“史视胡公粪土然”强调对被忽视才华者的惋惜和对历史的不公。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士人到了晚年才显露出节操,反映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一句“遥知洛下诸君子,应笑侬诗老放颠”则是对自己诗作的自嘲,表达了对同道者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仗下鸣曾惊众听:表达过去在军中的威风,令人侧目。
  2. 省中语不愿人传:在朝中言语不愿被传播,显示出对官场的不满。
  3. 骚留屈子芳菲在:屈原的诗作依旧流芳,反映诗人对文学的珍视。
  4. 史视胡公粪土然:历史对胡公的评价极低,象征着被忽视的才华。
  5. 士到后凋方见节:士人到老年才显露出节操,感叹时间的无情。
  6. 世除勇退别无仙:世间除了勇于隐退的人,别无高人,表达对隐退理想的向往。
  7. 遥知洛下诸君子:遥想洛阳的朋友们,反映对故人的思念。
  8. 应笑侬诗老放颠:自嘲自己的诗作,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幽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胡公比作粪土,表现出对被忽视才华的深切惋惜。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士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出对古代优秀文化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同道者的思念与自嘲,展现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和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仗下: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屈子:象征着高尚的理想与真实的情感。
  • 胡公:代表被遗忘的才华与不公正的历史评价。
  • :象征着士人的精神追求与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屈子”是指哪位古代诗人?
    a) 陶渊明
    b) 屈原
    c) 李白

  2. 诗人对胡公的态度是?
    a) 崇敬
    b) 轻视
    c) 同情

  3. “遥知洛下诸君子”中的“洛下”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洛阳
    b) 长安
    c) 成都

答案

  1. b) 屈原
  2. b) 轻视
  3. a) 洛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望。
  • 《登高》:杜甫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刘克庄的诗作更强调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豪放与自由,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有一定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