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庾楼 张栻 〔宋代〕 南瞻庐阜北淮山,下有长江万顷寒。 往事无边随去浪,西风有客傍阑干。
白话文翻译:
我向南眺望庐山,向北凝视淮河的山脉,脚下是长江,水面宽广,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过去的往事如同无边的波浪随风而去,西风吹拂,有客人倚靠在栏杆旁。
注释:
字词注释:
- 庐阜:指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
- 淮山:指淮河流域的山脉。
- 万顷寒:形容长江水面广阔,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 往事无边:指过去的记忆或事件如同无边的波浪。
- 西风:指秋风。
- 阑干:栏杆。
典故解析:
- 本诗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约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文学家、哲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栻在游览或居住于庾楼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对过往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庾楼为背景,通过南北方向的自然景观——庐山、淮山和长江,构建了一幅广阔的画面。诗中的“万顷寒”不仅形容了长江的宽广,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冷清。后两句通过“往事无边随去浪”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无限回忆,而“西风有客傍阑干”则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倚栏沉思,西风的吹拂增添了一丝凄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南北方向的景观,展现了诗人视野的广阔。
- 次句用“万顷寒”形容长江,既描绘了景色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
- 第三句用“往事无边”来表达对过去的回忆,与“随去浪”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随波逐流的无奈感。
- 末句通过“西风有客”和“傍阑干”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形象,西风的凄凉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修辞手法:
- 比喻:“万顷寒”比喻长江的宽广和寒冷。
- 拟人:“往事无边随去浪”中的“随去浪”赋予了往事以动态,使其显得生动。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冷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阜:象征南方的壮丽山脉。
- 淮山:象征北方的山脉。
- 长江:象征宽广和寒冷。
- 西风:象征凄凉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万顷寒”形容的是什么? A. 庐山 B. 淮山 C. 长江 D. 西风
-
诗中的“往事无边随去浪”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回忆 C. 对现实的感慨 D.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的“西风有客傍阑干”描绘了什么? A. 热闹的场景 B. 孤独的身影 C. 繁忙的江面 D. 温暖的家园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多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诗的风格和特点。
- 《张栻诗集》:收录了张栻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栻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