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零陵贾使君二首 其二 张栻 〔宋代〕 孝友传家法,如君好弟兄。 祇应推此意,便足慰民情。 间岁仍艰食,新书督劝耕。 想今潇水畔,惟日望双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贾使君的孝友家风和他对兄弟的深厚情谊。诗人认为,贾使君如果能将这种美德推广到治理百姓中,就足以安抚民心。诗中还提到,尽管岁月艰难,粮食不足,但贾使君通过新颁布的书籍督促百姓耕作。最后,诗人想象贾使君在潇水边,每天都期待着双旌的到来,象征着他的勤政和对民生的关怀。
注释:
- 孝友传家法:指贾使君家族传承的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家规。
- 如君好弟兄:像你这样对兄弟情深。
- 祇应推此意:只应将这种情意推广。
- 便足慰民情:就足以安抚百姓的心情。
- 间岁仍艰食:指岁月艰难,粮食不足。
- 新书督劝耕:指贾使君通过新颁布的书籍督促百姓耕作。
- 想今潇水畔:想象贾使君在潇水边。
- 惟日望双旌:每天都期待着双旌的到来,双旌象征着使君的勤政。
诗词背景:
张栻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为主。这首诗是张栻为送别零陵的贾使君而作,表达了对贾使君的敬佩和对他的期望。贾使君可能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地方官员,张栻希望他能将家族的美德推广到治理百姓中,以安抚民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贾使君家族美德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对他的期望。诗中“孝友传家法,如君好弟兄”一句,直接点明了贾使君家族的美德,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兄弟的深厚情谊。接下来的“祇应推此意,便足慰民情”,诗人认为贾使君如果能将这种美德推广到治理百姓中,就足以安抚民心。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贾使君在艰难岁月中通过新书督促百姓耕作,展现了他的勤政和对民生的关怀。最后,诗人想象贾使君在潇水边,每天都期待着双旌的到来,象征着他的勤政和对民生的关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贾使君的敬佩和对他的期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孝友传家法,如君好弟兄”:这两句直接赞美了贾使君家族的孝友家风和他对兄弟的深厚情谊。
- “祇应推此意,便足慰民情”:诗人认为贾使君如果能将这种美德推广到治理百姓中,就足以安抚民心。
- “间岁仍艰食,新书督劝耕”:提到了贾使君在艰难岁月中通过新书督促百姓耕作,展现了他的勤政和对民生的关怀。
- “想今潇水畔,惟日望双旌”:诗人想象贾使君在潇水边,每天都期待着双旌的到来,象征着他的勤政和对民生的关怀。
-
修辞手法:
- 比喻:“双旌”比喻使君的勤政。
- 象征:“双旌”象征着使君的勤政和对民生的关怀。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贾使君的孝友家风和他对兄弟的深厚情谊,并期望他能将这种美德推广到治理百姓中,以安抚民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孝友”:象征家族的美德。
- “双旌”:象征使君的勤政和对民生的关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孝友传家法”指的是什么? A. 家族的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家规 B. 家族的勤政爱民的家规 C. 家族的文学创作的家规 D. 家族的军事训练的家规
- 诗中“祇应推此意,便足慰民情”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贾使君应该推广家族的美德,以安抚民心 B. 贾使君应该推广新的农业技术,以安抚民心 C. 贾使君应该推广新的文学作品,以安抚民心 D. 贾使君应该推广新的军事策略,以安抚民心
- 诗中“想今潇水畔,惟日望双旌”中的“双旌”象征着什么? A. 使君的勤政和对民生的关怀 B. 使君的军事才能 C. 使君的文学才华 D. 使君的政治野心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张栻的其他送别诗,如《送友人》、《送别》等,可以了解他的送别诗的风格和特点。
-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了解不同朝代送别诗的风格和特点。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歌,可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 《宋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