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扇二首 张耒 〔宋代〕
越衫罗薄逆新凉, 扇剪青绡秋水光。 花前一把罗敷手, 直到花残襟袖香。
白话文翻译:
穿着薄薄的越地丝绸衫,迎接初秋的凉意, 扇子是用青绡剪成的,闪烁着秋水的光泽。 在花前,轻轻挥动着罗敷的手, 直到花儿凋谢,衣襟和袖口仍留有花香。
注释:
- 越衫:指越地的丝绸衣物,越地以产丝绸著名。
- 罗薄:薄如蝉翼的丝绸。
- 逆新凉:迎接初秋的凉意。
- 扇剪青绡:扇子是用青色的薄绸剪成的。
- 秋水光:形容扇子光泽如秋水般清澈。
- 罗敷手:指女子纤细的手。
- 花残:花儿凋谢。
- 襟袖香:衣襟和袖口留有花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初秋时节,感受到季节变化时所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的变换和女子的优雅姿态。诗中通过对衣物的描写,传达了初秋的凉爽和女子的温婉,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初秋的场景,通过对衣物的描写传达了季节的变换和女子的优雅姿态。首句“越衫罗薄逆新凉”,用“越衫罗薄”形容衣物的轻盈,而“逆新凉”则表达了迎接初秋凉意的愉悦心情。第二句“扇剪青绡秋水光”,以“秋水光”形容扇子的光泽,增添了诗意的清新感。后两句“花前一把罗敷手,直到花残襟袖香”,通过“罗敷手”和“襟袖香”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温婉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衫罗薄逆新凉”:越地的丝绸衣物薄如蝉翼,迎接初秋的凉意,表达了季节的变换和作者的愉悦心情。
- “扇剪青绡秋水光”:扇子是用青色的薄绸剪成的,闪烁着秋水般清澈的光泽,增添了诗意的清新感。
- “花前一把罗敷手”:在花前,轻轻挥动着女子纤细的手,展现了女子的温婉和优雅。
- “直到花残襟袖香”:直到花儿凋谢,衣襟和袖口仍留有花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秋水光”比喻扇子的光泽,增添了诗意的清新感。
- 拟人:“逆新凉”拟人化地表达了迎接初秋凉意的愉悦心情。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如“越衫罗薄”与“扇剪青绡”,“花前一把”与“直到花残”。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初秋时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通过对衣物的描写和女子的优雅姿态,传达了季节的变换和作者的愉悦心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越衫罗薄:轻盈的丝绸衣物,象征着初秋的凉爽和女子的温婉。
- 扇剪青绡:青色的薄绸扇子,闪烁着秋水般清澈的光泽,增添了诗意的清新感。
- 罗敷手:女子纤细的手,展现了女子的温婉和优雅。
- 花残襟袖香:花儿凋谢后,衣襟和袖口仍留有花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越衫罗薄”形容的是什么? A. 越地的丝绸衣物 B. 越地的薄纱 C. 越地的薄布 D. 越地的薄纸
-
“扇剪青绡秋水光”中的“秋水光”比喻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水 B. 扇子的光泽 C. 秋天的光 D. 扇子的形状
-
诗中“花前一把罗敷手”中的“罗敷手”指的是什么? A. 女子的手 B. 男子的手 C. 孩子的手 D. 老人的手
-
诗中“直到花残襟袖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花儿的喜爱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衣物的喜爱 D. 对季节变换的感慨
答案:1. A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通过对溪亭日暮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题扇二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词则更注重对梦境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对宋诗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 《宋词选注》:收录了苏轼和李清照的多首词作,对宋词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全部诗作,对张耒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