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安春谣五绝 其一 张耒 〔宋代〕 江上鱼肥春水生,江头花落草青青。蒌蒿芽长芦笋大,问君底事爱南烹。
白话文翻译:
江上的鱼儿肥美,春天的水流生机勃勃,江边花儿凋落,草地青青。蒌蒿的嫩芽和芦笋都长得很大,问你为何如此喜爱南方的烹饪。
注释:
- 鱼肥:指江中的鱼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变得肥美。
- 春水生:形容春天江水上涨,生机勃勃。
- 蒌蒿: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嫩芽可食用。
- 芦笋:芦苇的嫩芽,可食用。
- 南烹:指南方的烹饪方式,可能指南方菜肴的清淡或独特风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游览江边时所作,表达了对春天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南方烹饪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边的景色,通过鱼肥、花落、草青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最后一句提问,表达了对南方烹饪的喜爱,可能是作者在游历或生活中对南方风味的体验和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江边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首句“江上鱼肥春水生”直接点出了春天的特点,鱼肥水活,充满了生机。次句“江头花落草青青”则通过花落草青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转换和生命的循环。后两句提到蒌蒿芽和芦笋,这些都是春天的时令食材,通过提问“问君底事爱南烹”,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南方烹饪的喜爱,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食的热爱。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明快,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上鱼肥春水生”: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江水上涨,鱼儿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变得肥美,充满了生机。
- “江头花落草青青”:这句诗通过花落草青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转换和生命的循环,花落象征着旧的结束,草青则象征着新的开始。
- “蒌蒿芽长芦笋大”:这句诗提到了春天的时令食材,蒌蒿的嫩芽和芦笋都长得很大,这些都是春天的特色,也是人们喜爱的食材。
- “问君底事爱南烹”:这句诗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南方烹饪的喜爱,可能是作者在游历或生活中对南方风味的体验和回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花落和草青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转换和生命的循环。
- 提问:通过提问“问君底事爱南烹”,增加了诗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江边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南方烹饪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肥:象征春天的生机和丰收。
- 花落:象征旧的结束和生命的循环。
- 草青:象征新的开始和生命的活力。
- 蒌蒿芽、芦笋:象征春天的时令食材和生活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蒌蒿芽”和“芦笋”是什么? A. 春天的时令食材 B. 秋天的时令食材 C. 冬天的时令食材 D. 夏天的时令食材
-
诗的最后一句“问君底事爱南烹”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喜爱? A. 北方烹饪 B. 南方烹饪 C. 西方烹饪 D. 东方烹饪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江边景色,充满了生机和美感。
- 杨万里的《小池》: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池塘景色,与张耒的诗风相近。
诗词对比:
- 张耒的《齐安春谣五绝 其一》与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江边景色,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抒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