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二首》
时间: 2025-01-06 04:28: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茫茫楚乡仲冬月,白屋无烟飞走绝。空林号风冰断枝,长淮无人冰照雪。冻埋钓艇不复渔,南羹未嚼淮中鱼。要须下擘澄湫水,剸取寒蛟烹腹腴。
白话文翻译:
在楚地的广袤乡野,正值仲冬时节,月色苍茫。简陋的房屋中,炊烟不再升起,连飞鸟走兽都绝迹了。空旷的林中,风声呼啸,冰冻的树枝断裂。长长的淮河上,人迹罕至,冰面映照着雪光。被冻住的渔船不再有人垂钓,南方的羹汤还未尝到淮河中的鱼。必须深入清澈的深潭,捕捉寒冷的蛟龙,烹煮其肥美的腹部。
注释:
-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
- 楚乡:指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 仲冬月:农历十一月,即冬季的第二个月。
- 白屋:简陋的房屋。
- 飞走绝:飞鸟走兽绝迹。
- 空林号风:空旷的林中,风声呼啸。
- 长淮:指淮河。
- 冻埋钓艇:被冻住的渔船。
- 南羹:南方的羹汤。
- 澄湫水:清澈的深潭。
- 剸取:捕捉。
- 寒蛟:寒冷的蛟龙。
- 腹腴:肥美的腹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楚地冬季的严寒景象和作者的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楚地仲冬时节的严寒景象,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楚地仲冬的严寒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冬日画卷。诗中“茫茫楚乡仲冬月”一句,即勾勒出了楚地广袤无垠的冬日景象,而“白屋无烟飞走绝”则进一步以无烟的白屋和绝迹的飞鸟走兽,强化了冬日的寂静与荒凉。后文通过“空林号风冰断枝”和“长淮无人冰照雪”等句,以风声、冰断的树枝和冰封的淮河,加深了寒冷的氛围。最后两句“要须下擘澄湫水,剸取寒蛟烹腹腴”,则通过想象中的捕蛟烹食,展现了作者对温暖和生机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茫茫楚乡仲冬月”:描绘楚地广袤无垠的冬日景象,强调时节的严寒。
- “白屋无烟飞走绝”:通过无烟的白屋和绝迹的飞鸟走兽,强化冬日的寂静与荒凉。
- “空林号风冰断枝”:以风声和冰断的树枝,加深寒冷的氛围。
- “长淮无人冰照雪”:通过冰封的淮河和雪光,进一步渲染寒冷和孤寂。
- “冻埋钓艇不复渔”:描述渔船被冻住,无法进行渔猎活动,反映了生活的艰难。
- “南羹未嚼淮中鱼”:表达了对南方美食的怀念,以及对淮河鱼的渴望。
- “要须下擘澄湫水,剸取寒蛟烹腹腴”:通过想象中的捕蛟烹食,展现了作者对温暖和生机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空林号风”比喻风声如号,增强了寒冷的氛围。
- 拟人:如“白屋无烟飞走绝”中的“飞走绝”拟人化,使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冻埋钓艇不复渔,南羹未嚼淮中鱼”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楚地仲冬严寒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温暖和生机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茫茫、白屋、空林、长淮、冻埋、澄湫水、寒蛟。
- 详细解释:茫茫形容楚地广阔无垠;白屋指简陋的房屋;空林指无人迹的林地;长淮指淮河;冻埋形容渔船被冻住;澄湫水指清澈的深潭;寒蛟指寒冷的蛟龙。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荒凉寒冷的冬日景象,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对温暖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屋无烟飞走绝”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热闹的市集 B. 荒凉的冬日 C. 繁忙的渔村 D. 宁静的夜晚 答案:B
-
诗中“要须下擘澄湫水,剸取寒蛟烹腹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对美食的渴望 B. 对温暖的渴望 C. 对冒险的渴望 D. 对安宁的渴望 答案:B
-
诗中“长淮无人冰照雪”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同样描绘了冬日的寒冷景象,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冬日的狩猎场景,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苦寒行二首》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描绘了冬日的寒冷景象,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温暖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