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庭重读罢,掩卷对寒檠。 发为忧时白,心因学道清。 一窗秋月色,四壁夜蛩声。 坐倦闲欹枕,诗成梦不成。
白话文翻译:
我重新读完了《黄庭经》,合上书卷,对着寒冷的灯火沉思。 因为忧国忧民,我的头发都变白了;内心因为学习道家思想而变得清澈。 窗外是秋夜的月光,四周是夜晚蟋蟀的叫声。 坐得累了,我随意地靠着枕头,诗写成了,但梦却做不成。
注释:
- 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典之一。
- 寒檠:指寒冷的灯火。檠,灯架,这里指灯。
- 忧时:忧虑时事,指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学道:学习道家思想。
- 秋月色:秋夜的月光。
- 夜蛩声:夜晚蟋蟀的叫声。蛩,蟋蟀。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同时对时事有所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秋夜独坐时的内心世界,通过对《黄庭经》的重读和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世界。首句“黄庭重读罢,掩卷对寒檠”表明作者在深夜重读道教经典,体现了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次句“发为忧时白,心因学道清”则通过对比,既表达了作者对时事的忧虑,也显示了道家思想对其内心的净化作用。后两句通过对秋夜月色和蟋蟀声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在独坐中的孤寂和沉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怀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庭重读罢,掩卷对寒檠”:作者在深夜重读《黄庭经》,读完后合上书卷,对着寒冷的灯火沉思,体现了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 “发为忧时白,心因学道清”:作者的头发因为忧虑时事而变白,但内心因为学习道家思想而变得清澈,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 “一窗秋月色,四壁夜蛩声”:通过对秋夜月色和蟋蟀声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在独坐中的孤寂和沉思。
- “坐倦闲欹枕,诗成梦不成”:作者坐得累了,随意地靠着枕头,诗写成了,但梦却做不成,表达了作者在创作中的疲惫和内心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发为忧时白,心因学道清”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 意象:通过“一窗秋月色,四壁夜蛩声”的意象描写,营造了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作者在秋夜独坐时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意象分析:
- 秋月色:象征着静谧和孤寂,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沉思和孤寂。
- 夜蛩声: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生命的细微,增强了诗中的静谧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庭”是指什么? A. 道教经典 B. 佛教经典 C. 儒家经典 答案:A
-
作者的头发为什么变白? A. 因为学习道家思想 B. 因为忧虑时事 C. 因为年龄增长 答案:B
-
诗中的“寒檠”指的是什么? A. 寒冷的灯火 B. 寒冷的窗户 C. 寒冷的书卷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秋夜独坐》:同样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沉思。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怀。
诗词对比:
- 黄庚的《秋夜独坐》与王维的《秋夜独坐》:两者都以秋夜为背景,但黄庚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沉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道教经典导读》:介绍了道教经典《黄庭经》的内容和意义,有助于理解诗中的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