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玉女》
时间: 2025-01-06 08:30:4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传言玉女
作者: 袁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眉黛轻分,惯学玉真梳掠。
艳容可画,那精神怎貌。
鲛绡映玉,钿带双穿缨络。
歌音清丽,舞腰柔弱。
宴罢瑶池,御风跨皓鹤。
凤凰台上,有萧郎共约。
一面笑开,向月斜褰珠箔。
东园无限,好花羞落。
白话文翻译:
眉毛轻轻分开,习惯了像玉真一样梳理打扮。
她的美丽容颜如画,但那种精神气质却难以形容。
鲛绡映照着玉石,金钿带双双穿过发饰。
她的歌声清丽动人,舞姿柔弱如柳。
宴会结束后,乘着风骑着白鹤。
在凤凰台上,约定了和萧郎的相会。
她一面微笑着,向月亮斜拉开珠帘。
东园里花开得无尽,让人羞愧于花落的时光。
注释:
- 眉黛: 指的是修饰的眉毛。
- 玉真: 可能是指一种理想化的美人形象。
- 鲛绡: 一种轻薄的丝绸,常用来形容轻盈的衣物。
- 钿带: 指装饰用的金钿和带子。
- 瑶池: 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形容美好的宴会场所。
- 皓鹤: 白色的仙鹤,象征高洁。
- 凤凰台: 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象征美好与约定。
- 珠箔: 珠帘,形容华丽的装饰。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瑶池”是道教中仙女居住的地方,具有神秘和美好的象征;“凤凰台”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示相聚的美好场所,能够引发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綯,生活在宋代,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女性之美和自然景象。其作品常蕴含抒情及描绘生活的细腻,展现了他对美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通过描写美丽的女子与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诗歌鉴赏:
《传言玉女》是一首描绘女性美丽与优雅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眉目、舞姿以及宴会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轻盈而梦幻的氛围。开篇的“眉黛轻分”便传递出一种清丽脱俗的气质,仿佛可以看到那抹淡淡的眉妆在阳光下轻轻闪动。接着,诗人以“艳容可画”来形容女子的美丽,进一步提升了对她的赞美。
诗中“鲛绡映玉”一句,不仅传达了女子衣着的华美,也暗示了她的高贵与优雅。随着诗意的发展,宴会后“御风跨皓鹤”的描写,展现了女子与自然的和谐,仿佛她是仙女下凡,带着神秘的气质。最后的“东园无限,好花羞落”则通过伤感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描写中流露出一种轻柔而优雅的美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那一瞬间的美丽与情感,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眉黛轻分: 描绘女子修眉的轻巧与精致。
- 惯学玉真梳掠: 形容她习惯于修饰自己,仿佛像玉真那样美丽。
- 艳容可画: 她的容颜美丽得如同画作。
- 那精神怎貌: 传达出她的气质和神韵难以用外貌来形容。
- 鲛绡映玉: 鲛绡衣物映照出她的美丽。
- 钿带双穿缨络: 她的发饰华丽而精致。
- 歌音清丽: 她的歌声如同清泉般动听。
- 舞腰柔弱: 她的舞姿柔美而轻盈。
- 宴罢瑶池: 宴会结束,意境转向自然。
- 御风跨皓鹤: 她驾驭着风,骑上白鹤,展现出仙女般的洒脱。
- 凤凰台上: 与心上人相约在一个美丽的地方。
- 一面笑开: 她微笑着,展现出温柔的神情。
- 向月斜褰珠箔: 拉开珠帘,向月亮微笑,传递出一种亲密的感情。
- 东园无限: 东园的美景无穷无尽。
- 好花羞落: 美丽的花朵因时光流逝而感到羞愧,隐喻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 “艳容可画”通过比喻手法增强了美的表现。
- 拟人: “好花羞落”赋予花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 诗句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眉黛: 美丽与精致。
- 鲛绡: 轻盈与华美。
- 瑶池: 仙境与美好。
- 皓鹤: 高洁与自由。
- 凤凰台: 相聚与希望。
- 珠箔: 华丽与温柔。
- 东园: 自然与美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皓鹤”象征什么?
- A. 高洁
- B. 低贱
- C. 忧伤
- D. 无聊
-
填空题: 诗中“艳容可画”主要表达了对女性__的赞美。
-
判断题: 诗中提到“瑶池”是一个与宴会有关的地方。 (对/错)
答案:
- A
- 美丽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清平调》
- 杜甫《丽人行》
诗词对比:
- 袁綯《传言玉女》与李白《清平调》: 都在描绘女性美,但袁綯的描写更细腻,李白则更为豪放。
- 袁綯《传言玉女》与杜甫《丽人行》: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美的追求,杜甫的作品更具社会现实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是对《传言玉女》的全面分析,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