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振武张尚书》
时间: 2025-01-04 07:5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振武张尚书
回天转地是将军,
扶助春宫上五云。
抚背恩虽同骨肉,
拥旄名未敌功勋。
尽收壮勇填兵数,
不向蕃浑夺马群。
闲即单于台下猎,
威声直到海西闻。
白话文翻译:
这位将军真是回天转地的英雄,
他帮助春宫,犹如五彩云彩升腾。
即使像家人一样关心我,
但他的名声和功绩却不敌于他。
他收罗壮士,充实兵员,
却不去和蛮族争抢马匹。
闲暇时,他在单于台下打猎,
他的威名甚至传到海的西边。
注释:
- 回天转地:形容将军的英勇和能力,能够改变形势。
- 扶助春宫:指帮助皇帝或国家,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 抚背:比喻亲密的关系,表示关心和支持。
- 拥旄:指手握旌旗,象征着军队和将领的威武。
- 壮勇:指勇猛的士兵。
- 蕃浑:指外族或蛮族。
- 单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
- 威声:指声势和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公元770年-830年),唐代诗人,字子猷,号阮亭。王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战争场面和士人的生活,富有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送振武张尚书》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对外征伐频繁之时,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将领的赞美与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军事将领的重视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歌鉴赏:
《送振武张尚书》是一首描写将军英勇事迹的送别诗,王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将军的壮丽形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诗的开头“回天转地是将军”,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将军的伟大,仿佛他能够改变天地间的形势,展现了他非凡的能力和影响力。接下来,诗人提到将军“扶助春宫”,表明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指挥者,更是国家的支柱,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
诗中“抚背恩虽同骨肉”一句则体现了诗人与将军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他对将军有着深情厚谊,但“拥旄名未敌功勋”却强调了将军更为显赫的名声与功绩,显示出一种敬仰与欣赏。接下来的两句“尽收壮勇填兵数,不向蕃浑夺马群”则描绘了将军的战略眼光,他不仅能招募士兵,更能理智地选择战斗的对象,不以蛮族的马群为目标,显示了将军的智慧和大局观。
诗的结尾部分“闲即单于台下猎,威声直到海西闻”则将将军的英名与声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既表现出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也传达了他作为一个英雄人物在民间的影响力。整首诗既有对将军的赞美,又有对离别的惋惜,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天转地是将军:将军的能力极为卓越,形容其气势磅礴。
- 扶助春宫上五云:将军的支持如同春日的云雾,景象壮丽。
- 抚背恩虽同骨肉:诗人与将军关系亲密,像家人一样。
- 拥旄名未敌功勋:将军的名声和功绩远超个人情感。
- 尽收壮勇填兵数:他招募壮士,充实军队。
- 不向蕃浑夺马群:理智地选择战斗对象,不贪图蛮族的财富。
- 闲即单于台下猎:将军闲暇时在单于的地盘上打猎,显示其勇猛。
- 威声直到海西闻:他的威名远扬,甚至传播到遥远的地方。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回天转地”,突显将军的非凡能力。
- 对仗:如“扶助春宫”与“拥旄名未敌功勋”,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将军的形象比喻成春日的云彩,展现出他的伟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将军的英勇和奉献展开,表达了对将军的敬仰和不舍之情,反映出唐代士人对忠诚与荣誉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着力量与责任。
- 春宫:代表国家与皇权,体现将军的忠诚。
- 壮勇:象征着士兵的勇敢与豪情。
- 单于:代表外敌,突出将军的军事才能。
- 威声:象征着声望与影响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将军有什么样的能力? A. 温文尔雅
B. 回天转地
C. 只会打猎 -
诗中提到将军的名声如何? A. 微不足道
B. 威声直到海西闻
C. 只在本地 -
诗人如何描绘与将军之间的关系? A. 陌生人
B. 同骨肉
C. 对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将领的壮丽形象,展示了将军在战争中的英勇与决策能力。两首诗的主题相似,均表现出对将军的赞美与对国家的忠诚。王建的诗更侧重于将军的个人品质与情感,而王昌龄则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将领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