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行》
时间: 2025-01-04 14:0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田家行
——王建 〔唐代〕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男声欢快,女儿面带笑容,家庭和睦,没有怨言。尽管五月的天气炎热,但麦田中的风却很清爽,房檐下传来缲车工作的声音。田野里的野蚕虽在织茧,人们却不去采集,叶子间也有许多秋蛾飞舞。麦子收割后,丝绸在轴上转动,知道交给官府的粮食已经足够。农人不再期望从城里得到什么,而是安心地在家中生活,衣食无忧,不再见到县门也感到快乐。
注释
- 欣欣:形容声音或气氛的愉快。
- 颜悦:形容面容愉悦,笑容可掬。
- 缲车:古代用来纺纱的工具。
- 野蚕:指生活在野外的蚕,不为人所用。
- 扑扑:形容秋蛾飞舞的声音。
- 黄犊:小牛,指的是农人所养的小牛。
- 厚薄:衣食的丰盈与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年间,生活在农耕社会,擅长描绘农村生活和市井百态。他的诗歌风格朴实自然,贴近生活,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创作背景
《田家行》写于唐朝中期,正是农村经济逐步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农民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简单幸福生活的向往,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诗歌鉴赏
《田家行》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的快乐与满足。诗的开头通过男女的欢声笑语,传达出一种家庭和睦的场景。接着,诗人转向自然环境的描写,五月的麦田中,清新的微风和缲车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安逸的田园氛围。这种自然的描绘不仅表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也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野蚕作茧人不取”,表现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淡然态度,似乎不在乎那些可以利用的财富,而更注重生活的简单与纯粹。随着麦子收割,诗人又提到“的知输得官家足”,表现了农民对丰收的自豪和满足。他们不再期望向城市求得更多的财富,而是安于现状,享受家庭的和睦与生活的安宁。
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温暖而宁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农民的知足常乐,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男声欣欣女颜悦:描绘农家男女的欢声笑语,表现出家庭和谐的气氛。
- 人家不怨言语别:强调农村生活的和睦,邻里之间没有怨言。
- 五月虽热麦风清:在炎热的五月,麦田中却有清爽的风,营造出舒适的环境。
- 檐头索索缲车鸣:缲车工作发出的声音,增添了乡村生活的真实感。
- 野蚕作茧人不取:自然中的蚕在织茧,但人们并不去采集,表现了一种随意与淡泊。
- 叶间扑扑秋蛾生:秋天的蛾子在叶间飞舞,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生动。
- 麦收上场绢在轴:收割后的麦子和正在纺织的绢,相互交织,体现了劳动成果。
- 的知输得官家足:农民知道自己的收成已足够交给官府,心中自有满足。
- 不望入口复上身:不再期望从城市获取更多的物质,体现了对生活的满足。
- 且免向城卖黄犊:不必向城里出售小牛,说明生活无忧。
- 回家衣食无厚薄:回到家中,衣食已经不再有丰俭之分。
- 不见县门身即乐:不需常去县城,也能感到快乐,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男声欣欣女颜悦”,通过声音与表情的比喻,传达情感的愉悦。
- 拟人:如“缲车鸣”,赋予缲车以生命,增加了生活气息。
- 对仗:全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农民的简单幸福,强调对劳动的尊重与对生活的满足,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麦子:象征丰收与劳动成果。
- 缲车:象征勤劳与生活的朴实。
- 野蚕:象征自然的纯粹与简单。
- 秋蛾: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
“男声欣欣女颜悦”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A. 家庭和睦
B. 乡村争斗
C. 城市喧嚣 -
诗中提到“野蚕作茧人不取”,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人们很忙
B. 人们对自然资源不在乎
C. 人们热爱蚕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王建的《田家行》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乡村生活,但王建更注重家庭的和谐与简单的快乐,而白居易则更强调人生的离别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王建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