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益庶子》

时间: 2025-01-04 14:10:30

紫烟楼阁碧纱亭,上界诗仙独自行。

奇险驱回还寂寞,

云山经用始鲜明。

藕绡纹缕裁来滑,镜水波涛滤得清。

昏思愿因秋露洗,幸容阶下礼先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李益庶子
作者: 王建 〔唐代〕

紫烟楼阁碧纱亭,上界诗仙独自行。
奇险驱回还寂寞,云山经用始鲜明。
藕绡纹缕裁来滑,镜水波涛滤得清。
昏思愿因秋露洗,幸容阶下礼先生。

白话文翻译:

在紫烟缭绕的楼阁和碧纱打造的亭子中,诗仙独自在这里游玩。
奇险的景色驱散了烦闷,却又回到了寂寞之中,云山的景色经过时间的洗礼愈发鲜明。
藕花的纹缕在水中轻轻摇曳,镜子般的水面波涛荡漾,显得格外清澈。
我希望在这昏沉的思绪中,能够借着秋露的洗涤,恳请您在台阶下给予我教诲。

注释:

  • 紫烟楼阁:形容楼阁被紫色烟雾笼罩,营造出神秘、梦幻的氛围。
  • 碧纱亭:由碧色轻纱构成的亭子,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
  • 上界:指“天上”或“仙境”,此处强调诗的高远。
  • 奇险:指景色的奇特和险峻,强调自然的壮丽与险峻。
  • 藕绡:指荷花,既是自然景物,也象征纯洁。
  • 昏思:指沉沉的思考,可能与个人的心情或境遇有关。

典故解析:

“诗仙”指的是王维等人,唐代诗人常被称为诗仙,意指其诗歌的高妙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70-835年),唐代诗人,字子建,号简斋,著有《王建集》。王建的诗风清新、简洁,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诗仙的敬仰与渴望。

诗歌鉴赏:

王建的《上李益庶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诗中层层叠叠的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开篇的“紫烟楼阁碧纱亭”便引入了一个奇幻的空间,给人以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寂寞,体现了他对世俗的逃避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奇险驱回还寂寞”进一步传达了这种矛盾的情感,虽然置身于美景之中,内心却依然感到孤寂。

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极具画面感,诸如“藕绡纹缕裁来滑”,不仅展现了荷花的美丽,更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使得诗歌充满了生机和灵动。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秋露洗净内心的愿望,恳请诗仙给予教诲,展现出一种对理想和知识的渴望。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烟楼阁碧纱亭:描绘出一个美丽的环境,给人以梦幻感。
  • 上界诗仙独自行:诗人自喻为诗仙,表明其追求的高远理想。
  • 奇险驱回还寂寞:尽管周围景色奇特,但内心依旧感到孤独。
  • 云山经用始鲜明:经过时间的洗礼,山的景色愈加清晰。
  • 藕绡纹缕裁来滑:细致地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表现出对细节的观察。
  • 镜水波涛滤得清:水面清澈,波浪轻轻荡漾,给人以宁静感。
  • 昏思愿因秋露洗:希望通过秋露洗净内心的沉思。
  • 幸容阶下礼先生:恳请在台阶下的诗仙给予教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仙比作高远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对仗:如“奇险驱回还寂寞”,形成了完美的音韵美。
  • 意象:如“紫烟”、“碧纱”、“藕绡”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孤独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意象分析:

  • 紫烟:象征梦幻与神秘,暗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碧纱亭:象征宁静与雅致,体现了对高尚生活的追求。
  • 藕绡:象征纯洁和美好,表明对自然的欣赏。
  • 秋露:象征清新与洗涤,反映了诗人希望洗净内心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紫烟楼阁”主要传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热闹
    B. 梦幻
    C. 现实

  2.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洗净内心的沉思? A. 雨水
    B. 秋露
    C. 风

  3. “藕绡纹缕裁来滑”中的“藕绡”指的是哪种花? A. 玫瑰
    B. 荷花
    C. 菊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建的《上李益庶子》和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建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偏向于激昂的情绪和豪放的气概,反映了两位诗人在风格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王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