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时间: 2025-01-04 06:44: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白话文翻译:
江边有几株桑树和枣树,自从战乱以来,这里变得愈加荒凉。
旅馆里苦苦度过残冬,只有空信寄往故乡。
我衣服上积了三尺的雪,诗句里凝结着一头的霜。
老友们多在芙蓉帷帐之中,想必会笑我这般勤勉,却仍未见光明。
注释:
- 桑枣树:指的是桑树和枣树,常用来象征乡愁。
- 旅馆:指的是作者的落脚之地,表达了一种流浪和孤独的感受。
- 残腊:指的是腊月末,意味着冬季的最后阶段。
- 空书:指的是没有内容的信,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却无以表达。
- 典尽:形容衣物已经破旧。
- 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
- 芙蓉幕:指的是华丽的帐幕,象征着繁华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仲宣,号少华,唐代诗人,生于长安。王建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善于描绘生活中的细节,擅长咏物和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离乡在外,身处战乱后的孤寂环境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展现了他在流亡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奈。
诗歌鉴赏: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以江边的桑枣树为起点,描绘了一个忧伤而又孤独的冬日景象。诗人在旅馆中度过寒冬,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江上数株桑枣树”的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隐喻了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变迁。桑树和枣树常常与乡愁相连,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句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但又无可奈何,只有写信寄托情感,空书的意象更是显得无奈与孤独。接下来的“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不仅展现了诗人生活的困顿,也体现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坚持,尽管环境艰难,他仍然在寒冷中锤炼自己的诗句。
最后两句“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则是对友人的思念与自嘲,朋友们在华丽的环境中,而自己却在寒冷与孤独中奋斗。整首诗情感丰富,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生活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内心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
- 描述了江边几棵树木的凋零,暗示故乡的荒凉与离乱的历史。
-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
- 在旅馆中度过寒冬,寄托思乡之情,无奈中只能空写信函。
-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 形象地表现出生活困苦与严寒,积雪与霜象征着诗人创作的艰辛。
-
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 对故人的怀念与自嘲,反映出他在孤独中奋斗的决心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桑枣树”与“江上”,形成视觉上的和谐与对比。
- 意象:桑树、枣树、雪、霜等自然意象,渗透着诗人的情感。
- 拟人:故人似乎在笑,赋予了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冬季江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对人生困境的反思,充满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枣树:象征故乡与温暖的记忆。
- 旅馆:流浪与孤独的象征。
- 雪、霜:描绘寒冷与艰难,寓意诗人的坚持与努力。
- 芙蓉幕:代表繁华与友好的社交圈,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树木是什么? A. 桃树
B. 桑树和枣树
C. 梨树
答案:B -
诗人寄信的对象是谁? A. 老师
B. 妻子
C. 故乡
答案:C -
诗中提到的“芙蓉幕”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繁华的社交环境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建的《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均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王建更侧重于孤独与坚持的内心斗争,而杜甫则更显得悲伤与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