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后忆山中故人
作者:王建 〔唐代〕
花开草复秋,云水自悠悠。
因醉暂无事,在山难免愁。
遇晴须看月,斗健且登楼。
暗想山中伴,如今尽白头。
白话文翻译
在花开草盛的秋天,云水之间时光悠然流逝。
我因酒醉而无所事事,独自在山中难免愁绪。
遇到晴天要去看明月,身体强健也想爬上楼去。
暗自思念山中的朋友,如今我们都已白头。
注释
- 花开草复秋:指秋季花盛开,草木繁茂的景象。
- 云水自悠悠:云和水在空中自由漂流,形容时光的悠然。
- 因醉暂无事:因为饮酒醉了,没有事情可做,形容闲散的状态。
- 在山难免愁:身处山中,难免产生愁苦的情绪。
- 遇晴须看月:在天气晴朗时,应该去欣赏明月的美景。
- 斗健且登楼:虽然身体健壮,也想要登上楼去。
- 暗想山中伴:心中暗自思念在山中生活的朋友。
- 如今尽白头:如今我们都已年迈,头发变白。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明显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的情感和意象常见于古代文人对友谊、岁月的思考。此类主题在唐诗中屡见不鲜,反映了文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50年-830年),字子升,号乐天,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南,晚年居于湖北。他的诗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建晚年,回忆过去的友情与山中生活,融入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山中好友的思念与酒后愁绪交织,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对失去的惋惜和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醉后忆山中故人》是一首充满思乡情与人情的诗作。王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巧妙地将自然美与个人情感结合在一起。首句“花开草复秋”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秋日气息,营造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而后“因醉暂无事,在山难免愁”,则转向内心的孤独,显示出诗人因醉酒而产生的无所事事和愁苦。这种情感的转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时,内心却可能因孤独而感到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遇晴须看月,斗健且登楼”,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管身处愁苦,仍然希望在晴天中去欣赏月光,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联“暗想山中伴,如今尽白头”则是诗的情感高潮,既有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又透露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伤,白头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之间游刃有余,体现了王建作为唐代诗人的艺术风格,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开草复秋: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传达出生命的繁华。
- 云水自悠悠:展现了天高云淡、流水潺潺的宁静氛围。
- 因醉暂无事:表达了因醉酒而导致的无所事事,突显诗人内心的闲适。
- 在山难免愁:身处山中,内心难免忧愁,反映孤独的心情。
- 遇晴须看月:在晴天时,想要去欣赏明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斗健且登楼:即使身体健康,也想要登高望远,寓意追求更高的理想。
- 暗想山中伴:思念在山中生活的朋友,展示了人际关系的温情。
- 如今尽白头:感慨时光荏苒,朋友间的陪伴已不再,留下了无奈与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如“遇晴须看月,斗健且登楼”,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了“花”、“草”、“云”、“水”、“月”等意象,构建出一个丰富的自然画面。
- 情感对比:通过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愁苦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秋天的自然描写与内心的孤独情感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它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往昔友情的怀念,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繁荣。
- 草: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清新。
- 云:寓意自由与悠然的心境。
- 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生命。
- 月:象征美好与思念,常作为友人聚会时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暗想山中伴”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爱人
D. 诗人的敌人 -
“因醉暂无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孤独忧伤
C. 忙碌无奈
D. 兴奋激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的同类题材,表达友情的珍贵与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展现对亲人的思念与关怀。
诗词对比
- 王建的《醉后忆山中故人》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友人的思念,但王建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白居易则更多地传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王建传》
- 《王建诗歌研究》